乳山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乳山车站旁小巷游玩去处
来乳山旅游的朋友们,多半会直奔银滩或牡蛎养殖场,却不知道乳山车站附近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巷子。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弄啊,就像当地人的生活脉络,走着走着就能撞见意想不到的风景。
记得第一次拐进车站东侧那条窄巷时,我差点被晾衣杆上的花衬衫扫到额头。两旁是斑驳的红砖墙,墙头探出不知谁家种的叁角梅。巷子深处飘来煎鱼的香味,伴着方言味的叫卖声:“海蛎子~刚上岸的海蛎子~”有个大爷坐在门槛上收拾渔网,见我好奇就咧嘴笑:“这儿啊,比大马路凉快多了。”
转角遇到的小惊喜
顺着巷子往南走,突然闻到浓郁的烤饼香。原来是个只有叁张桌子的小铺子,老师傅用老式铁鏊子烤着海苔饼。刚出炉的饼烫得左手倒右手,咬开酥皮,里面是当地特色的紫菜虾皮馅。隔壁裁缝铺的阿姨探头说:“他家叁代都在这儿做饼,你们游客找不着的地方。”这话真不假,后来我带朋友再来,总把这家饼铺当作乳山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的打卡点。
再往里走竟有处荒废的老戏台,台前石阶被磨得发亮。住在对面的奶奶说,以前逢年过节这儿可热闹了,现在偶尔还有票友来唱两嗓子。她指着戏台角落的涂鸦笑道:“现在都是娃娃们在这儿画画跳房子。”
往西穿过拱门,突然开阔起来。几户人家把盆栽摆在巷子两侧,形成个微型花园。有只橘猫蹲在陶缸上舔爪子,见人来了也不躲。墙上有用粉笔画的花朵,下面歪歪扭扭写着“小美的花园”。这种童趣,可比景区里整齐划一的装饰生动多了。
快走到巷子尽头时,发现有个老师傅在树荫下编竹篓。他手边的收音机放着吕剧,慢悠悠地说:“我在这巷子里编了四十年喽。”他告诉我往北走能通到老码头,那边傍晚常有刚回港的渔船,能买到便宜又新鲜的海货。这大概就是乳山车站旁小巷游玩去处的妙处——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通往另一种生活的通道。
天色渐暗时,巷口早餐店居然亮起灯卖起烧烤。老板娘边翻烤鱿鱼边说:“咱们这儿白天晚上两副面孔呢。”坐在小马扎上吃烤串,看居民提着菜篮慢悠悠走过,突然觉得旅行指南上那些景点反而失了真味。
这些巷子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藏着最鲜活的生活图景。下次来乳山,别急着赶景点,留个下午给车站附近的小巷子。说不定转角就能遇见在门口晒海带的阿姨,她会热情地教你怎么辨认野生海带;或者碰上放学归来的孩子,他们叽叽喳喳地指引你去巷子深处那棵百年槐树。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,才是旅途中最珍贵的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