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安附近人100米约爱,高安周边百米近距离相约
最近有个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他总在琢磨“高安附近人100米约爱”这事儿。我起先没在意,后来发现身边不少人都在悄悄用类似功能。这不,前两天路过人民广场,听见两个年轻人靠在栏杆上闲聊,一个说“你看这个高安周边百米近距离相约,比我去年用的那个软件准多了”,另一个就笑:“可不是嘛,昨天刚认识的邻居,居然就住我对门栋。”
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跟什么似的,上班下班,吃饭睡觉,好像每天都差不多。有时候站在阳台上往外看,楼底下人来人往的,可真正能说上话的却没几个。你说奇怪不,明明住在同一个小区,可能就隔着几层楼、几十米,却像隔着条河似的。
百米之间遇见你
我有个表妹在城南租房子,她跟我说过这么件事。有回她家水管坏了,着急忙慌地在小区群里问谁有物业电话。结果楼上邻居直接敲门,带着工具箱就来帮忙了。修完了才说,其实他早就在社区功能里注意到表妹也喜欢养多肉,阳台上摆得满满当当的。“我阳台上也养了不少,改天可以换几盆”,邻居这么一说,俩人就熟了。
这事让我想起现在好些本地服务都有“高安附近人100米约爱”这样的设计。不是说非得谈恋爱什么的,更重要的是把物理距离近的人联系起来。可能是约着打羽毛球,可能是拼单买菜,也可能是像表妹这样,因为共同爱好成了朋友。百米之内,说不定就住着能聊到一块去的人。
以前总觉得找伴儿得去远方,现在发现身边就有不少机会。关键是得有个由头,让互相都不好意思先开口的邻居们能自然地说上话。好比我们小区最近搞了个“周末换书角”,就在小花园那棵大榕树底下。上周末我去转了转,居然碰见了好几个微信上聊过但没见过面的书友。
有个大姐特别有意思,她说是看了“高安周边百米近距离相约”的推荐才来的。“我心想反正就楼下,溜达着就来了”,她边说边翻着手里那本《草木春秋》,“结果你猜怎么着,换到了我找了好久的书,还认识了同单元的几位。”
这种近距离的连接,好像特别容易让人放下戒备。毕竟大家生活环境差不多,菜市场、便利店、小公园,去的都是那些地方。聊起天来,话题自然也绕不开这些日常。张阿姨家的米粉店今天开门没,李大爷的象棋摊摆在哪,这些琐碎小事反而成了最好的开场白。
对了,上周我还试了试那个羽毛球约战功能。就在小区体育馆,约的是晚上七点到八点的场子。去了发现,搭档居然是住隔壁楼的同事。平时在办公室都没怎么说过话,打了场球倒熟悉起来了。现在每天下班,要是碰巧一起走,还能聊上几句球技,说说公司的新鲜事。
其实想想也是,人和人的缘分有时候就这么简单。可能就因为住得近,经常碰面,慢慢就熟了。现在科技把这些机会变得更具体了,百米之内,兴趣相投,年龄相仿,或者就是单纯想找个散步的伴儿,都能很快找到合适的人。
那天傍晚,我又看见广场上那对年轻人,这回他们不是在研究手机,而是和另外几个年轻人围成一圈,有说有笑地玩着桌游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落在广场的地砖上,看着挺暖和的。我想,大概这就是“附近”的魅力吧,不用走远,美好可能就在百米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