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耒阳火车站旁的小巷弄
耒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打小就熟悉。每次从外地回来,走出车站,总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方向望一眼。那几条窄窄的巷弄,像是城市的另一张面孔,安静地藏在火车站的喧嚣背后。
巷口常年摆着几个小吃摊,炸油粑的香味能飘出老远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手里忙活着,嘴上还能和熟客唠嗑:“今天回来得早啊?”铁锅里的油滋滋作响,和她略带沙哑的耒阳话混在一起,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背景音。往里的杂货店,老板总爱把货物堆到门口,牙膏牙刷、毛巾肥皂摆得满满当当。有次我忘了带充电器,深更半夜跑去敲门,他穿着背心就来开门,嘴里嘟囔着“这么晚还来”,手上却利索地找出了我要的东西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生
要说这耒阳火车站旁的小巷弄,最让我惦记的还是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。老师傅的手艺是从父亲那儿传下来的,用的还是老式推子。店里的镜子边缘已经剥落,座椅的漆皮也磨花了,但老街坊就认这个味儿。老师傅不爱说话,专注地盯着你的头发,推子贴着头皮嗡嗡作响。理完发他才会轻轻说一句:“看看行不行?”那种细致,是现在快剪店学不来的。
往深处走,墙根底下总有几个老人在下象棋。他们好像永远都在那儿,夏天摇着蒲扇,冬天揣着暖手宝。棋盘搁在石凳上,每走一步都要琢磨半天。偶尔为了一步棋争起来,带着耒阳方言的争论声在巷子里回荡,过后又哈哈一笑。住在叁楼的老李每天下午准时下来观战,他总说:“看他们下棋比看电视有意思。”
去年巷子口那家米粉店差点关门,老板娘要跟着女儿去长沙带外孙。老顾客们听说后,那几天店里格外热闹。大家也没多说什么,就是来得更勤了。最后老板娘还是留了下来,她说舍不下这个待了大半辈子的耒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现在经过她家店门,还能闻到熬骨汤的香味,只是她偶尔会望着巷口发呆,也许是在想念远方的外孙吧。
巷子里的猫也成了精似的。有只花猫特别会挑地方,总爱卧在自行车棚的阴影里打盹。孩子们放学经过都要逗它两下,它也只是懒懒地甩甩尾巴。快递小哥说,这猫比人都懂享受。确实,在这耒阳火车站旁的小巷弄里,连动物都带着几分闲适。
今年春天巷子整修,铺了新的青石板。施工那几天,大家都绕道走,嘴上抱怨着不方便,等修好了却发现,还是这样熟悉的路走着踏实。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飘出炒菜的香味,电视的声音,还有训孩子写作业的唠叨。这些声音在巷子上空飘荡,织成一张温暖的生活的网。
火车站前广场上新盖的大楼越来越气派,反衬得这几条巷子愈发不起眼。但我知道,只要转过那个熟悉的拐角,就能看见卖豆浆的阿婆准时在清晨出现,修鞋的老张还在老地方摆摊。这些细碎的日常,组成了这条巷子独有的节奏。每次从巷子深处走出来,重新汇入车站前拥挤的人流,都觉得像是刚从另一个世界回来。那个世界更慢,更柔软,更有人情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