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成品茶喝茶工作室,荣品茶道休闲工作室
最近路过城南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“荣成品茶喝茶工作室”,隔天又在隔壁街看到同系列的“荣品茶道休闲工作室”。这两家店名字像双胞胎,倒是勾起我的好奇心。
推开门就闻到淡淡的茶香,不像香水那么冲,是那种悠悠飘来的感觉。穿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泡凤凰单丛,手法轻柔得像在抚琴。她边注水边说:“我们这儿没什么规矩,想怎么喝都行。有人专门来谈事,也有人就爱坐在窗边发呆。”
茶室里的小日子
斜对角那桌上班族模样的客人,把笔记本电脑搁在茶海上,手边放着冷泡茶。穿唐装的老师傅跟我说,现在很多年轻人把这里当移动办公室:“比咖啡厅安静,喝口热茶还能提神。”他顺手往我杯里续了热茶,“你看那对母女,女儿教妈妈用盖碗,妈妈教女儿认茶汤,这画面多好。”
工作室的茶叶柜挺有意思,按发酵程度分成六种颜色标签。茶艺师推荐从台湾乌龙开始尝试:“轻发酵的茶就像吃青苹果,涩中带甜。要是喜欢醇厚些的,这款十年老普洱最抚胃。”她边说边展示茶饼,深褐色的茶叶里还嵌着金毫。
茶道里的慢时光
隔壁的荣品茶道休闲工作室又是另番光景。原木长桌上摆着整套朱泥茶具,但最抢眼的是墙上的投影——正在播放制茶纪录片。负责茶道课的林老师翻着学员笔记笑道:“有人刚开始连茶壶都拿不稳,现在光闻香气就能辨出岩韵。”
他们的体验课总让人意外。上周的“盲品挑战”把所有人难住了——用同一款茶树原料做的绿茶、红茶、白茶,喝起来完全不像亲戚。林老师眨眨眼:“这就叫工艺的魔力。就像同样的面粉,既能做馒头也能烤面包。”
常来的陈先生说,他每周三下班都来报到:“在这呆两小时,手机电量还剩 eighty percent。要是在家,早刷没电了。”他小心转动着闻香杯,“有时候什么都不想,就看茶叶在壶里舒展,特别治愈。”
暮色渐浓时,两家工作室都亮起暖黄的灯。新来的客人带着室外的凉意落座,老熟客则慢条斯理地收拾自己的茶具。玻璃罐里的茶叶被灯光照得晶莹,像装着整个秋天的落叶。或许人们来这里不止为喝茶,更是想找个地方,让生活稍微停一停。茶汤入口的瞬间,仿佛听见时光轻轻说:慢点走,等等你的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