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新茶嫩茶已到店,大安新茶鲜茶已上架
走过街角那家大安茶叶铺子时,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顺着春风飘了出来。我推门进去,发现店里已经摆上了今年的新茶。老板正忙着给几位老主顾装茶叶,见我进来,抬头笑了笑:“今年的头采嫩茶昨天刚到的货,您来得正巧。”
柜台上铺开的竹筛里,嫩绿的茶叶卷曲如雀舌,带着毛茸茸的白毫。我拈起几粒放在掌心,那股清冽的香气便直往鼻子里钻。“这茶来得比往年早啊,”我凑近闻了闻,“看这品相,是高山上的吧?”
老板手上的动作没停,语气却带着几分自豪:“您是老茶客了,一眼就看出来。这批大安新茶嫩茶是从海拔八百多米的山上采的,前阵子天气暖和,茶树发芽早。采摘的时候可是挑了又挑,只要一芽一叶。”他指了指旁边新拆开的茶箱,“这不,大安新茶鲜茶已上架,老主顾们闻着味就来了。”
春日里的第一杯茶
我忍不住让老板先给我泡一杯尝尝。热水冲进玻璃杯的瞬间,那些卷曲的叶片缓缓舒展,像刚从沉睡中苏醒。茶汤渐渐染上淡淡的黄绿色,水汽袅袅升起,带着青草和兰花的混合香气。
“这茶啊,就得喝个新鲜。”旁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慢慢啜了一口,“放久了,那股子灵气就没了。”他告诉我,自己每年春天都会来这里买新茶,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。“现在的年轻人总爱喝那些加糖加奶的饮料,其实啊,咱们中国茶的滋味,才最耐品。”
我学着他的样子,小口抿着茶。初入口时微苦,但随即化开,喉间泛起丝丝甘甜。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,爷爷总是在谷雨前后带着我去买新茶,说春天的茶最有生命力。
老板边包装茶叶边插话:“茶叶这东西很神奇,每年味道都不一样。就像今年的茶,因为雨水适中,味道格外鲜爽。您要是再过半个月来,就喝不到这种口感了。”
茶叶背后的故事
聊得兴起,老板说起这批大安新茶嫩茶的来历。采茶的老师傅天不亮就上山,趁露水未干时采摘,这样茶叶才能保持鲜嫩。炒茶更是个技术活,火候差一点,味道就完全不同。
“现在机器制茶是方便,但我们还是坚持手工炒制。”他打开手机,给我看了一段视频。茶农在铁锅前用手不停翻动茶叶,动作熟练得像在跳舞。“手炒的茶更有灵魂,喝起来能感受到制茶人的心意。”
店里陆续又进来几位客人,都是熟门熟路地直奔新茶而来。有位大姐一口气买了五斤,说是要寄给在外地的子女。“孩子们就爱这口家乡味,”她笑着说,“每年春天不喝点新茶,总觉得少了什么。”
我看着店里热闹的景象,忽然明白,这不仅仅是在买卖茶叶,更是在延续一种生活方式。大安新茶鲜茶已上架的消息,就像春风一样,悄悄在爱茶人之间传递着。
夕阳西下时,我提着刚买的两包茶叶走出店门。回头望去,茶叶铺子在暮色中亮着温暖的灯光。春天来了,又到了品新茶的季节。这杯春茶里,装着的不仅是茶叶的清香,还有我们对生活的期待,对传统的眷恋。也许下个周末,我该带着这包茶叶去拜访那位爱喝茶的老师,他一定又会泡上两杯茶,和我聊一下午的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