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格尔木周边300元的爱恋
格尔木的午后阳光总是格外刺眼,我坐在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里,听见隔壁两个司机在聊天。“跑一趟才挣叁百块,连顿饭钱都不够。”年轻些的司机抱怨着,用力掐灭了手里的烟头。
年长的司机笑了,眼角挤出几道深深的皱纹。“叁百块?我二十年前在这条路上跑车的时候,叁百块能遇见一段爱情呢。”他的话让我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。窗外是茫茫戈壁,几株骆驼刺在风里摇晃,远处昆仑山的雪顶若隐若现。
路上的故事
老司机叫马师傅,跑青藏线已经二十叁年了。他慢悠悠地讲起那个故事——那是2001年的冬天,他开着那辆破旧的中巴车从格尔木往敦煌去。车上有个姑娘,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坐在最后一排,怀里紧紧搂着一个帆布包。
“到了阿克塞,她掏遍全身只有两百七十块,还差叁十块。”马师傅摸了摸下巴,“那时候票价就是叁百整。她急得快哭了,说要在敦煌找份工作,家里弟弟等着钱上学。”车上的乘客都不做声,只有发动机嗡嗡作响。
就在这时,前排有个小伙子站了起来。他默默掏出叁十块钱递给售票员,什么也没说。姑娘愣住了,赶紧掏纸笔要记他的地址,说要还钱。小伙子摆摆手:“要是以后你也遇到为难的人,帮一把就行。”
重逢在格尔木
马师傅点燃一支烟,眼神飘向远方。“你猜怎么着?第二年春天,我又在格尔木汽车站见到了他俩。这次是一起上的车,姑娘在敦煌找了份饭店的工作,小伙子后来特意去找她。”他顿了顿,“现在他们在西宁开了家小超市,日子过得不错。”
候车室里传来广播声,马师傅该发车了。他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制服。“这格尔木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我讲了二十年。”他笑着说,“现在跑一趟车还是挣叁百块,但这样的故事再也遇不到了。”
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,心里泛起一丝说不清的滋味。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,叁百块似乎什么都做不了——不够吃一顿像样的火锅,不够买一件品牌衬衫,甚至不够从格尔木打车到敦煌。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,它偏偏又能换来比金钱贵重得多的事物。
走出车站,夕阳把整个格尔木染成了金黄色。街边小贩开始收摊,烤羊肉串的炭火渐渐熄灭。我想起马师傅说的那句话:现在的人总想着用叁百块换取叁百块的东西,却忘了有时候,它能够换来无价的情感。
也许真正的格尔木周边300元的爱恋,不在于金额的大小,而在于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暖。它刚刚好够解决一个人的困境,又刚刚好不会让接受的人感到太大的压力。就像戈壁滩上突然出现的一小块绿洲,不大,但足够让跋涉的旅人缓一口气。
夜幕缓缓降临,格尔木的灯火次第亮起。这座城市依然每天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,只是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,愿意为陌生人的叁十块钱车费买单。或许会吧,毕竟这条连接着格尔木和远方的公路上,永远不缺带着希望上路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