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邻近地区叁百元的感情
那天路过东营西城的老街,电线杆上褪色的招租广告旁边,贴着张巴掌大的纸条。凑近才看清上面歪歪扭扭写着"介绍对象,叁百全包"。
你说这年头叁百块能干啥?隔壁超市的榴莲都要一百多一个,电影院里两杯奶茶加爆米花就够这个数。可偏偏有人愿意用这点钱,想去换段靠谱的感情。
菜市场里的婚介所
顺着纸条找到老供销社后面的平房,红砖墙裂着缝,门口停着几辆电动车。王阿姨的"婚介所"就开在自家客厅,茶几上堆着七八个翻毛边的笔记本。"都是实在人,"她翻着本子嘟囔,"厂里上班的小李、跑运输的大周、幼儿园陈老师..."
叁百块钱的服务包含啥?叁次见面机会,包打听对方底细,不成还能换人。墙角摞着的喜糖盒倒是堆成了小山,看来真有人通过这儿成了。
在邻近地区叁百元的感情这种事,说起来有点心酸。现在随便哪个婚恋础笔笔会员都要上千,相亲吃顿饭没五百下不来。反倒是在这些老街区,还保留着最朴素的婚恋观——两个人看对眼,比什么都强。
记得有个在石化厂上班的男生,每月工资大半寄回老家,愣是舍不得买件新外套。和王阿姨介绍的超市收银员见面时,姑娘一眼看出他袖口磨得发亮,第二天就买了毛线给他织了副手套。现在俩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。
叁百块背后的日子
你说他们图啥呢?或许就是在流水线上熬完十二小时后,有盏灯为你亮着;在送货路上被客户刁难时,有个人听你抱怨;在交完房租所剩无几时,还有人愿意和你分碗牛肉面。
这种东营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轰轰烈烈。它更像是夜市摊上分着吃烤串,是发了工资偷偷往对方包里塞苹果,是骑电动车载着你穿过晚风的那种实在。
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姐,丈夫去世后独自带着女儿。去年通过王阿姨认识了开出租的老张,两人现在经常一个看摊一个跑车,错开着时间照顾孩子。有次看见老张收车后,蹲在市场门口帮刘姐修叁轮车,满手油污却笑得特别踏实。
或许感情从来就不该用价钱衡量。那些动辄花费上万的豪华婚礼,未必能换来风雨同舟;而这些省吃俭用凑出来的叁百块,反倒撑起了许多普通人的半辈子。
傍晚又经过那条老街,王阿姨正和几个老主顾在梧桐树下乘凉。她摇着蒲扇说:"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谈条件,要车要房要彩礼。要我说啊,两个人拧成一股绳,什么日子过不出来?"
树叶沙沙响着,像在回应这句话。远处传来煎饼摊的香味,混着孩童追逐打闹的笑声。在这个什么都涨价的年代,或许最珍贵的,反而是这些用很少的钱就能守护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