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崇州学生约附近500一次
这几天在崇州老城区转悠,总能听见街坊邻居闲聊时提起那个奇怪的标题。你说这事儿闹的,连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大爷都眯着眼睛问:“现在这些年轻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?”
说实话,我刚开始看到“崇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行字时,脑子里也闪过各种猜测。是家教补习?还是兼职活动?直到发现另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“崇州学生约附近500一次”,才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藏在字缝里的猫腻
这两句话像绕口令似的,把“崇州”“附近学生”“500一次”这几个词颠来倒去。我琢磨了半天,突然想起上个月在城南网吧门口看到的场景。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蹲在马路牙子上刷手机,嘴里念叨着“凑够五个人就能回本”。
后来在米粉店吃早饭时,听见隔壁桌几个穿工装的大叔说现在学生搞的代刷课业务。据说只要把校园网账号密码给他们,那些麻烦的网课、刷锻记录都能搞定。怪不得要强调“500一次”,这价格都快赶上家教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打着“崇州约附近学生”旗号的生意,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万一是诈骗呢?或者更糟的情况...
我家楼下理发店的托尼老师一边给我剪头发一边爆料:“前阵子有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来理发,手机一直响个不停。听着像是在安排什么‘业务’,还说什么‘崇州这边的单子我熟’。”
现在想想,这种模糊的表述方式反而勾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。就像你明明知道巷子深处那家没有招牌的店可能有问题,还是忍不住想探头看看。
昨天路过崇州中学,正好赶上放学时间。看着那些背着书包的身影,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如果真有学生卷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“500一次”业务,无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目标对象,都让人心里发毛。
或许该有人去提醒提醒这些孩子们?但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。毕竟连大人们都搞不清这两个标题到底在指代什么。
晚上在滨河路散步时,看见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支着摊位,牌子写着“代写作业”。我站在旁边观察了半小时,还真有叁个初中生过来询价。这让我不禁联想,那两个神秘的标题会不会也是类似的业务?
现在这种用关键词堆砌的广告语越来越多了。既想让人看懂,又不敢说得太明白。就像在玩文字游戏,等着愿者上钩。
今天早上特意去问了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。他皱着眉头说最近确实接到过几起报案,都和这种模糊的兼职广告有关。“特别是提到具体金额的,最容易出问题。”他这么提醒道。
看来啊,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标题背后,藏着不少需要警惕的东西。下次要是再看到类似的“崇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信息,可得多个心眼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