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快速约,异地新环境怎样迅速认识人
刚在泸州安顿下来那会儿,我可真是两眼一抹黑。手机通讯录里全是老家的朋友,楼下便利店老板的泸州方言听得我云里雾里。那时候每天下班,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回出租屋刷手机,感觉自己像个城市隐形人。
记得有个周末,我特别想找人打场篮球。在老家时,群里喊一嗓子就能凑齐人,可在这儿呢?我对着空荡荡的微信愣了半天。后来心一横,跑到附近大学的篮球场,看见几个学生在打球,就站在场边看了好一会儿。等他们休息时,我鼓起勇气问:“能加一个吗?” 那个下午,我不仅打了场酣畅淋漓的球,还加了两个微信,其中一个现在成了经常约饭的球友。
迈出第一步其实没那么难
很多人到了新环境,总觉得主动社交显得很刻意。其实啊,大家都挺忙的,没人会整天盯着你看。就像我那次打球,与其在边上纠结半天,不如直接开口问一句。最坏的结果无非是被拒绝嘛,那又怎样?换个场地继续试呗。
后来我发现,参加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活动特别管用。泸州这边其实有很多线下活动——读书会、羽毛球群、甚至还有组织周边徒步的。我参加过一次咖啡品鉴活动,大家都冲着咖啡来的,自然就有话聊。不会有人问你为什么来泸州,收入多少这些让人尴尬的问题。
对了,千万别小看公司同事。我现在的固定饭搭子,就是通过同事认识的。有次午休时随口聊到都喜欢钓鱼,第二天他就把我拉进了本地钓友群。那个群里每周都有人组织去长江边钓鱼,我跟着去了两次,认识了不少本地钓友。
说到线上,有些本地生活础笔笔还挺好用的。不过要提醒一下,网上交友得留个心眼。我一般会选择在公共场合见第一面,比如商场里的咖啡馆,这样双方都比较自在。
其实在泸州这样的城市,生活节奏没那么快,大家都挺友善的。有次我在菜市场买菜,学着用刚听来的泸州话问价,摊主大姐被我逗笑了,不仅耐心教我正确的发音,还多送了两根葱。这些小事让我觉得,融入一个新地方,有时候就是从这些日常互动开始的。
现在想想,刚来时的焦虑真的没必要。每个在城市里生活的人,或多或少都有结交新朋友的需求。关键是要给自己创造机会,让自己出现在可能发生社交的场景里。老是宅在家里,缘分也不会凭空敲门呀。
最近我开始学做泸州菜,在美食论坛认识了个本地阿姨,她特别热心地教我做豆花烤鱼。你看,只要找到共同话题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。或许下个月,我就能在家里招待新朋友,尝我做的地道泸州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