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。前几天在河间,有个初中生为了通个电话,愣是花了八百块钱,一打就是叁个小时。这可不是什么国际长途,就是普普通通的市内通话。听到这儿您可能得皱眉头了——现在谁还用电话聊天啊?微信视频不香吗?但这事儿偏偏就发生了。
一通不寻常的电话
我刚开始听说这河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也是满脑子问号。这孩子家里既不是大富大贵,平时也挺懂事的,怎么就突然干了这么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?后来才慢慢弄明白,这通电话那头的人啊,不是别人,正是他半年没见着面的爸爸。
他爸爸在南方工地上干活,前段时间工地信号特别差,微信视频根本连不上。偏巧这孩子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叁,憋着一肚子话想跟爸爸说。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,他就跑去学校小卖部,用公用电话拨了过去。您可能要问,现在还有公用电话?别说,还真有,就是那种插卡式的,话费死贵。
这孩子打着电话就忘了时间,从考试成绩说到篮球比赛,从妈妈做的红烧肉说到班里新来的语文老师。等到挂电话的时候,老板一算账,好家伙,叁个小时,整整八百块!这孩子当时就傻了,掏出攒了两年的压岁钱,手都是抖的。
说到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这件事,其实背后藏着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。父母外出打工,孩子留在老家,表面上什么都不缺,可心里头那份牵挂,哪是视频聊天就能完全解决的?这孩子后来跟我说,他就想听爸爸在电话里笑的那几声,觉得特别踏实。
藏在电话费背后的故事
这事儿传开之后,学校里倒是没人笑话他。班主任私下里跟我说,其实班上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。有的孩子爸妈在北京当快递员,有的在深圳工厂里,一年到头见不着几回。虽然现在通讯方便了,可那种隔着屏幕的距离感,孩子们心里都明白。
就拿这次河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来说,您说这孩子傻吗?可能有点儿。但您要真了解情况,就知道这八百块钱对他意味着什么——那是他攒着想买辆新自行车的钱,是过年时爷爷奶奶给的红包,是一分一分省下来的。可他就是愿意花这个钱,就为了能痛痛快快跟爸爸说会儿话。
后来他爸爸知道这事儿,在电话那头半天没说话。第二天就去镇上找了个信号好的地方,给孩子拨了回来。这回改用微信了,但孩子说,感觉还是那通八百块钱的电话聊得更畅快。
现在这社会啊,什么都讲究效率,连亲情都变得像快餐一样。可孩子的心思就那么单纯,他们才不管什么划算不划算呢。这份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背后,其实就是最朴素的想念。
小卖部老板后来要把钱退给他,这孩子死活不要。他说:“叔,这钱我花得值。”您听听,值在哪儿呢?可能就是值在电话那头爸爸说“儿子长大了”的那一刻吧。
这事儿在河间传开后,倒是在家长群里引发了不少讨论。有家长开始反思,是不是平时太注重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,却忽略了情感上的陪伴。虽然现在通讯工具发达了,但那种专注的、不受打扰的交流,反而变得更珍贵了。
其实想想也是,我们现在天天抱着手机,可真正静下心来跟家人说会儿话的时间又有多少?这通看似荒唐的河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反倒提醒了我们一些最基本的东西——亲情无价,陪伴最长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