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6:12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我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。这座小城的主干道越来越宽阔现代,唯独这条巷子还倔强地保留着二十年前的模样。

巷口那家修鞋铺子的王师傅,从我记事起就坐在那棵老槐树下。他的摊子很简单,就是一个木箱子、两台补鞋机,外加几个小板凳。有人来修鞋,他就停下手中的活计,推推老花镜,接过鞋子端详片刻。“下午四点来取吧。”他说话总是这么干脆。没人修鞋的时候,他就拿着那把用了十几年的紫砂壶,慢悠悠地喝茶,看着巷子里来往的人。

往巷子里走十来步,是李阿姨开的小卖部。绿色的木头门窗,玻璃柜台里摆着香烟、糖果和打火机。最吸引孩子们的,是门口那个冰棍柜。夏天午后,总能看见几个孩子围在那儿,踮着脚挑选五毛钱一根的老冰棍。李阿姨认得巷子里的大部分住户,谁家缺包盐、少瓶酱油,她都记着,晚上关门时顺道给捎过去。

车站旁的小街巷藏着不少老手艺

巷子中段有个不起眼的裁缝铺,陈阿姨在里面做了叁十多年的衣服。现在虽然买成衣的人多了,可老街坊们还是喜欢找她改裤脚、换拉链。她的缝纫机哒哒作响的声音,和墙上那座老式挂钟的滴答声混在一起,成了这条巷子特有的背景音。偶尔有游客从火车站过来找吃的,站在巷口张望,陈阿姨会主动指路:“往前走,右手边那家面馆不错。”

说来也怪,虽然就在北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,这里却听不见火车的轰鸣。可能是因为巷子弯弯曲曲的走向,也可能是老房子墙壁厚实,总之走进来就像进了另一个世界。时间在这里走得特别慢,慢到你能看清阳光怎样一点点爬过墙头的青苔,慢到你能闻见傍晚时分各家厨房飘出的饭菜香。

住在巷子最里面的张爷爷今年八十多了,每天下午都要搬把竹椅坐在门口。他说自己在这条巷子住了一辈子,见过它最热闹的时候——那时巷子里有粮店、有理发馆、有公用电话,现在虽然冷清了些,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。“你看这青石板路,”他用拐杖点点地面,“磨得这么光滑,是多少人多少年走出来的。”

确实,这条车站旁的小街巷最打动人的,就是这种人情的温度。它不是景区里那种刻意营造的怀旧街道,而是真真切切有人在生活的地方。早晨能听见邻居互相问好的声音,中午能闻到各家炒菜的香味,晚上能看到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灯光。

前几天路过,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巷子里拍照。他们穿着时髦,举着相机寻找最佳角度。我突然想,他们大概是在寻找某种正在消失的东西吧。这种东西,在这条北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,还好好地活着。

王师傅说,他儿子在省城买了房,接他去住,他住了半个月就回来了。“还是这儿自在。”他说着,手里的锥子熟练地穿过鞋底。这条巷子像是有某种魔力,让离开的人总会想念,让留下的人甘之如饴。

夕阳西下时,我走出巷子,回头望去。巷口那盏老路灯刚刚亮起,昏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。火车站传来隐约的汽笛声,而巷子里,李阿姨正在收拾门口的货筐,陈阿姨锁上裁缝铺的门,和王师傅道别。这条车站旁的小街巷,又要迎来一个宁静的夜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