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山品茶课程工作室,鞍山茶艺学习班教室
刚推开鞍山品茶课程工作室的玻璃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迎面扑来。一位穿着棉麻布衣的姑娘正在茶席前温杯,水流声和古琴曲交织在一起,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。这里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,没有严肃的课堂氛围,倒像是走进了朋友家的茶室。
负责教学的林老师招手让我坐下,顺手递来一杯刚沏好的龙井。“先喝口茶再说,”她笑道,“学茶不能急,得先让舌头记住好茶的味道。”茶汤清亮,带着淡淡的豆香,和我平时随便抓把茶叶泡出来的味道确实不一样。原来,品茶不只是喝水那么简单。
从烫壶温杯开始
正式上课时,我才发现每个动作都有讲究。林老师演示烫壶温杯,水流沿着紫砂壶外壁缓缓绕圈。“这不是故弄玄虚,”她解释,“温过的茶具能更好地激发茶香。”我跟着做,刚开始手抖得厉害,水都洒在了茶盘上。旁边的阿姨笑着说她第一次还不如我呢,这话让我松了口气。
在鞍山茶艺学习班教室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。有退休的叔叔阿姨来圆年轻时的梦,有上班族想找个放松的地方,还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。大家围坐在一起,手里捧着各自的茶杯,那气氛特别温暖。
一泡茶里的学问
最让我惊讶的是泡茶时间的把握。同样的茶叶,冲泡时间差几秒钟,味道就完全不同。林老师让我们轮流尝试,对比快冲和慢泡的区别。果然,同样的铁观音,一杯鲜爽,另一杯就带了涩味。“这就叫‘看茶泡茶’,”林老师说,“不同的茶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。”
在鞍山品茶课程工作室的墙上,挂着一幅字:“水为茶之母,器为茶之父。”现在我慢慢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。山泉水、矿泉水、自来水,泡出来的茶味道真的不同。就连烧水也有讲究,不能反复沸腾,说是会影响水质的活性。
学了叁四次课后,我开始能分辨出不同茶叶的特点了。绿茶像是春天的嫩芽,清新活泼;红茶经过发酵,变得温和醇厚;武夷岩茶则带着特有的岩韵,需要慢慢品味。每次上课都像在认识新朋友,越来越有意思。
现在周末有空,我就会来鞍山茶艺学习班教室坐坐。有时候是上课,有时候就是单纯来喝茶,和其他学员聊聊天。在这里,时间好像变慢了,心情也跟着安静下来。家里也添了套简易茶具,虽然比不上工作室的专业设备,但给自己泡杯茶的过程,已经成了忙碌生活中最好的调剂。
记得林老师说过,茶艺不光是技巧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在鞍山品茶课程工作室的这些日子,我渐渐懂了这句话。无论是繁琐的工作还是琐碎的家务,只要静下心来,像泡茶一样认真对待,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