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大学城包夜,桦甸大学城夜间生活
晚上十点半的桦甸大学城,才真正活过来了。白天那些匆匆赶课的身影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叁叁两两散步的学生。小吃街的灯光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亮堂堂的,空气里飘着铁板豆腐和烧烤的香味,这大概就是夜晚最实在的人间烟火了。
要说晚上的重头戏,还得是后门那家开了快十年的烧烤摊。老板是个东北大叔,嗓门特别大,隔着半条街都能听见他喊“您的肉串好嘞”。他家的烤馒头片是一绝,刷上秘制酱料,外酥里嫩,很多毕业好几年的学长学姐回学校,第一站准奔这儿来。坐在塑料小凳上,听着烤架上的滋滋声,和室友吐槽今天专业课的老师,这种感觉,比在教室里有意思多了。
不止是吃的那些事儿
当然,桦甸大学城包夜可不光是吃。往西走两条街,有家通宵自习室,这个点儿正是人多的时候。期末那阵子,这里一座难求,每个人面前都堆着厚厚的书和练习题。偶尔有人趴着小睡一会儿,醒来揉揉眼睛继续奋战。看着这些拼命的身影,你会觉得,这座大学城的夜晚,其实藏着很多人的梦想和未来。
说到桦甸大学城夜间生活,肯定少不了篮球场。晚上打球比白天舒服多了,晚风凉丝丝的,球场的大灯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运球声、进球后的欢呼声、球鞋摩擦地面的声音,这些交织在一起,成了夜晚最动听的节奏。不打球的人就在场边坐着,有的聊天,有的单纯发呆,享受一天里难得的清闲。
还记得去年冬天,我们在烧烤摊聊到凌晨两点。室友说他以后想开家书店,就开在大学城旁边,也要营业到深夜,给那些睡不着的人一个去处。他说这话的时候,眼睛里亮晶晶的,不知道是映着街灯的光,还是他自己眼里的光。那个晚上特别冷,但我们谁都不想先回去。
快到十二点的时候,奶茶店的小妹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打烊。常来的学生都知道这个规律,总会卡着点买最后一杯。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,只有外卖小哥的车灯还在夜色中闪烁。图书馆的灯还亮着,隐约能看到窗边还有人在看书。这些零零散散的画面,拼成了大学城夜晚最真实的样子。
在这片区域生活了叁年,我发现每个深夜在外游荡的人,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有的是刚结束社团活动,有的是和恋人吵架了出来静静,还有的只是单纯睡不着。夜晚好像有种神奇的力量,让大家都变得真实起来,白天不好意思说的话,不敢表露的情绪,到了晚上都能自然地流露出来。
街角那家便利店永远是亮着的,像是夜归人的灯塔。有时候失眠,我会下楼买瓶饮料,总能碰到同样睡不着的同学。相视一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收银员已经认识我们这些常客了,结账时会随口问一句“又熬夜啊”,简单的问候却让人觉得温暖。
天色渐渐泛白的时候,环卫工人开始清扫街道,早餐摊也支起来了。一夜未眠的人们陆续回到宿舍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这座大学城就像个不眠的巨人,永远有人在某个角落醒着,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夜晚故事。而这些故事,构成了桦甸大学城夜间生活最独特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