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冶火车站附近站街,周边街巷随见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1:39:39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街边上的小城切片

傍晚五点半,大冶火车站出口开始热闹起来。刚下火车的人们拖着行李箱,匆匆走向公交站或拦出租车。我站在出站口对面的小卖部门口,买了瓶矿泉水,顺势靠在冰柜旁观察。这片区域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——以火车站为中心,辐射出叁四条街巷,组成了这个独特的街区。

沿着火车站右侧那条叫“建设巷”的小路往里走,景象就完全不同了。这里的房子大多有些年头了,墙皮斑驳,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屋檐下。几家家庭旅馆的招牌亮着灯,上面写着“单间60元,钟点房4小时”。巷子不宽,刚好容得下一辆小车通过,路边还停着几辆电动叁轮,司机聚在一起聊天。

一位大姐坐在自家门口的矮凳上择菜,我走过去搭话。“阿姨,这附近挺热闹啊。”她抬头看了看我,手里的活没停:“是啊,天天这样。火车站嘛,人来人往的。”聊了几句才知道,她在这儿住了二十多年,亲眼看着这片从农田变成现在的模样。“以前哪有这么多人,现在啊,什么样的人都有。”她说完这句就低下头继续择菜,没再多说什么。

再往深处走,能看见几个中年男女站在巷子口。他们不像在等人,也不像要赶路,就那么站着,偶尔看看手机,偶尔打量路过的人。有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靠在墙边抽烟,烟抽得很慢,一口接一口。这时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走过去,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,然后一起朝巷子深处走去。这一切发生得很快,要不是我一直留意着,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。

说实话,站在这里观察的这一个多小时里,我发现大冶火车站附近的这些街巷,就像一个微缩的社会。有刚下火车迷茫找路的旅客,有长期居住在此的居民,也有那些说不清来路、目的的人。街角的五金店老板告诉我,他在这开店十年,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。“白天还好,到了晚上,特别是九点以后,这一带就更复杂了。”他边说边擦拭着柜台,头都没抬。

夜幕开始降临,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。那些站在街边的人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模糊。有对年轻情侣拖着行李箱从我身边匆匆走过,女孩紧紧抓着男孩的胳膊,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周围。他们大概是要去赶火车,但脚步快得像是要逃离这个地方。

我注意到巷子深处有家面馆,决定进去坐坐。店面不大,摆了六张桌子,老板兼厨师正在灶台前忙碌。点了一碗牛肉面,等待的工夫和老板聊起来。“生意还不错吧?”老板用围裙擦擦手:“勉强糊口呗。这地方啊,做的基本都是过路客,很少有人专门来吃。”他指了指窗外,“你看那些站街的,有时候也会来我这吃碗面,吃完继续回去站着。”听到这话,我突然意识到,对这些人来说,站街可能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。

吃完面出来,夜色更浓了。大冶火车站附近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,分不清哪些是路灯,哪些是店铺的霓虹招牌。那些站街的人似乎更多了,他们叁叁两两分布在不同的位置,有的在打电话,有的静静地站着。偶尔有车辆缓慢驶过,司机会摇下车窗打量几眼,然后又加速离开。

不远处,两个穿着制服的巡逻民警走过,那些站街的人顿时散开了一些,有人转身走进旁边的小店假装购物,有人低头玩手机。等民警走远,他们又慢慢回到原来的位置。这种默契,就像一场每天都在重复的无声戏剧。

晚上八点多,我准备离开这个街区。回望大冶火车站附近站街的景象,那些身影在夜色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。我想起面馆老板说的话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咱们看不惯的事,可能是别人养家糊口的饭碗。”这话简单,却让人琢磨了很久。

走在回酒店的路上,脑海里还浮现着那些街巷的画面——居民楼的灯光,小贩的叫卖,站街者的身影,所有这些组成了一幅复杂的生活图景。大冶火车站周边街巷随见的一切,不只是表面的热闹或混乱,更像是这座城市不常被人提及的另一个切面,真实,粗糙,却也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