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韵伴读时光
茶香漫进课本里
崇州中学高二(3)班的窗台上,最近多了几只青瓷茶杯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,把茶汤照得透亮。班长小陈从保温杯倒出刚泡好的蒙顶黄芽,几个同学自然地围过来,捧着各自的杯子。这不是什么茶艺社团活动,就是普通的自习课间隙。“上周数学测验前喝了杯绿茶,做题时脑子特别清醒。”小陈说着,给邻座分了半杯茶,对方很自然地接过去,继续翻着物理笔记。
这种画面在崇州几所中学正悄悄变得平常。起初是班主任李老师发现,学生下午上课容易犯困,有次自己泡茶时顺手给课代表倒了一杯,那孩子下午的作文居然写得特别流畅。后来班里慢慢兴起“茶水角”,同学们轮流从家里带茶叶,茉莉花茶、蒲江雀舌,什么都有。最受欢迎的是本地产的青山绿水茶,清淡回甘,价格也亲民。
高叁的刘雨晴把保温杯称作“移动茶寮”。她的杯子里常年飘着几朵杭白菊,偶尔加两粒枸杞。“以前喝奶茶总犯困,现在改喝茶,晚自习能连续刷叁套卷子。”她说前几天模考时,考场里隐约飘着茶香,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不少。学校小卖部的老板也察觉变化,这学期碳酸饮料销量降了两成,瓶装茶饮反而卖得更好。
茶汤里的少年时光
教师办公室的陶艺茶海上,今天摆着学生刚送的碧潭飘雪。王老师拨弄着茶叶罐说:“孩子们现在比老师还懂行,前天还有个学生和我讨论水温对茶多酚释放的影响。”他笑着翻开作业本,某篇周记里写着:“茶汤第叁泡最醇厚,像我们现在这个年纪,所有的滋味都慢慢舒展开来。”
高二年级的“茶韵伴读”活动已经办了五期。不是正襟危坐的茶道课,就是在阅览室里边喝茶边读书。上周读《红楼梦》栊翠庵品茶那段时,生活委员还特意准备了六安瓜片。书页翻动声混着茶盖轻响,有个女生突然说:“原来古人读书时喝茶,和我们现在的感觉差不多。”
这种校园茶韵正在产生奇妙的变化。上学期总迟到的张明,因为要负责给早读课泡茶,现在每天提前二十分钟到校。他父亲特地给班级送来了整套茶具,说孩子在家居然会安静地看茶艺视频了。而语文老师发现,最近描写细节的作文里,频繁出现“茶烟氤氲”“叶底舒展”这样的生动比喻。
当然也有插曲。上周四两个男生争论红茶绿茶哪个更提神,差点要去实验室测咖啡因含量。最后还是生物老师解围,带着他们用显微镜观察茶叶细胞结构。“你们看,这些排列有序的栅栏组织,就像我们每天循序渐进的学习。”老师指着镜片说。那两个男生后来合作完成了茶叶发酵原理的小论文。
暮色渐浓时,高一(7)班的窗台还晾着几只洗净的玻璃杯。值日生把茶叶渣倒进绿植盆里,据说这样能让文竹长得更好。不知道多年以后,这些少年是否会记得,某个困倦的午后,曾有一杯清茶陪他们解出难缠的几何题,而茶香漫过书页的瞬间,青春正以最舒展的姿态缓缓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