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泄火的小巷子,东营舒心的小巷人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38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傍晚,我骑着电动车拐进了这条熟悉的小巷。巷口修车铺的老张正拧着螺丝,抬头朝我笑了笑:“又来啦?今天杨姨家炖了排骨。”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香味,混着各家厨房的烟火气,把整条巷子熏得暖烘烘的。

这条巷子叫不上什么正式名字,住在东营老城区的人都管它叫“泄火巷”。早些年附近工厂多,下班的工人们总爱来这儿喝两杯,把一天的疲累都倒进酒里。如今工厂搬走了,巷子却留了下来,成了我们这些老街坊的避风港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杨姨的快餐店就在巷子中间,十来平米的地方摆了六张桌子。她总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,见人就念叨:“累了吧?赶紧坐下歇歇。”她家的红烧肉炖得特别烂乎,筷子一夹就散。常来的李叔说,在这儿吃顿饭,比喝什么凉茶都管用。

隔壁理发店的王师傅喜欢在门口摆弄收音机,咿咿呀呀的吕剧声从午后一直响到黄昏。来理发的多是老主顾,往椅子上一坐,闭眼就能打个盹。王师傅常说:“人呐,不能总绷着弦。”他手里推子嗡嗡响,像是给这句话打拍子。

巷尾那棵老槐树下,总有几个大爷在下棋。楚河汉界杀得正酣时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。但无论战况多激烈,到五点准散场——得接孙子放学去了。

要说这条东营泄火的小巷子最妙的地方,是它懂得每个人的脾气。刚加班完的年轻人来吃碗热汤面,被孩子气得头疼的妈妈来喝杯菊花茶,谁都能在这儿找到片刻安宁。杨姨眼睛毒,看你脸色就知道该给你多加个蛋,还是多舀勺汤。

巷子人家的温暖

去年冬天特别冷,巷口卖菜的老陈感冒了,咳嗽得厉害。第二天,杨姨就在店门口支了个大锅,熬姜汤免费送。王师傅把自己备着的感冒药分了一半给老陈,下棋的大爷们凑钱买了件棉袄。那几天巷子里飘着姜糖的辛辣气息,比任何香水都好闻。

住在这样的东营舒心的小巷人家,日子过得慢,人情却浓。谁家包了饺子会给邻居端一碗,谁家孩子考试成绩好,整条巷子都跟着高兴。晚上巷子暗,但每扇窗透出的光都能照见脚下的路。

前天遇见个来找厕所的游客,解决完内急后,被杨姨留着喝了碗粥。他好奇地问:“你们这儿怎么这么安静?”正在吃面的证券公司刘经理抬头笑了:“不是地方安静,是心里静。”

如今城市一天一个样,高楼哗啦啦地长出来。可这条巷子还保持着原来的步调,青砖墙缝里钻出绿苔,晾衣绳上飘着衬衫,老人们坐在马扎上聊天。这些寻常景象,反而成了最难得的风景。

黄昏时分,我又闻到杨姨家飘出的排骨香。修车铺老张收拾着工具,下棋的大爷们各自回家。巷子里亮起温暖的灯光,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,把白天的浮躁都带走了。住在这儿的人都知道,所谓泄火,不过是把日子过回它本该有的样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