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小粉灯一条街,昆玉灯火巷景致
霓虹初上的时分
你说昆玉小粉灯一条街啊?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。头一回来的人,多半会被这名字勾起好奇心。小粉灯,听着就透着那么点暧昧,又带着些暖意,对吧?我头回听说时,脑子里转过了好些个念头,可真站到街口,才发觉跟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傍晚五点来钟,天色将暗未暗,是这条街最好看的时候。不是那种刺眼的亮,而是一片柔和的、粉融融的光晕,从各家各户的门檐下、橱窗里漫出来,连成了一条温暖的光河。那光不抢眼,稳稳地照着脚下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,也照着路人松弛的脸庞。这种光,好像天生就带着让人慢下来的魔力。
街两旁多是些开了好些年的老铺子。卖糖水的陈记,门口那只冒着热气的紫砂桶,十几年都没换过;做玉器小生意的“玲珑阁”,李老板总在灯下不紧不慢地擦拭着他的那些宝贝。你说这昆玉灯火巷景致,妙就妙在它不是为游客准备的表演,而是扎扎实实的生活本身。人们在这儿,不是急匆匆地赶路,而是真的在“过日子”。
灯火里的人情味儿
再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就更浓了。电线在头顶交错,像一张网,网上挂着些住户们晾晒的寻常衣物。有户人家的窗口,伸出一根竹竿,挑着件小孩的红肚兜,在粉色的光里轻轻晃着。楼下王奶奶的裁缝铺里,传来老式缝纫机“哒哒哒”的声响,规律得让人心安。
你说怪不怪,这昆玉小粉灯一条街,明明是个商业街,却感觉比好多居民小区更有社区的味道。卖烧腊的强叔,切肉时总跟熟客聊着家长里短;水果摊的阿娟,会特意给晚归的邻居留几个品相好的苹果。这里的买卖,不只是钱货两清,里头掺杂着看得见的人情。这种温度,是那些灯火通明的商业综合体怎么也学不来的。
我常想,这条街的魂,或许就在这些光里。它不是舞台追光,要照亮什么宏大的叙事;它就是万家灯火里普通的一盏,为晚归的人留一点亮,给疲惫的心一点慰藉。这昆玉灯火巷景致,看的不是灯,是灯下的人,和他们的生活。
夜色再深些,街上反而更静了。只有些零星的食客,坐在小店门口的塑料凳上,就着一碗热汤或几串烧烤,低声交谈。粉色的光晕落在他们身上,勾勒出柔和的轮廓。这个时候,整条街像一首慢板的夜曲,安详,沉静。
城市每天都在变,高楼拔地而起,新的商圈光彩夺目。可昆玉小粉灯一条街,却像被时光忘了,固执地保持着自己的步调和颜色。它不现代,不时尚,甚至有点落伍,但它提供了一种稀缺的东西——一种让人心安的熟悉感,一种不随时间流逝的温情。每次穿行在这片粉色的光海里,都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心灵按摩,外头的喧嚣和焦虑,都被暂时地关在了街口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