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火车站附近站街,邻站周边街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01:19 来源:原创内容

街灯下的烟火日常

傍晚五点四十五分,连云港火车站钟楼传来整点报时。我站在出站口对面的公交站台,看着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鱼贯而出。有人急匆匆拦出租车,有人低头核对手机导航,还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,站在路边商量着晚上去哪吃海鲜。这就是连云港火车站附近最寻常的黄昏。

顺着车站往西走个十来分钟,景象就慢慢不一样了。高大的现代建筑逐渐被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替代,沿街的店铺也开始五花八门起来。五金店隔壁是水果摊,修鞋铺子紧挨着豆浆店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要说这邻站周边街景啊,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市井味道。

路口转角处,有个卖鸡蛋灌饼的大姐,摊车前总是围着叁两个人。“多放点生菜,辣椒少来些”,一个穿着车站制服的小哥边扫码边说,看样子是刚下班。大姐麻利地翻着饼,嘴里还和人唠着家常。她说在这摆摊七年了,看着车站翻新,也看着这条街一点点变样。“但咱这片的熟客没变,每天都在老地方等着这口热乎的。”她笑着往饼里加了颗蛋。

再往前走走,遇见个很有意思的场景。几位老人家坐在自家带来的小马扎上,在临街的屋檐下下象棋。旁边收音机里咿呀呀地放着淮海戏,他们却全然不受影响,全神贯注在楚河汉界之间。偶尔有拉行李箱的路人经过,好奇地探头看一眼,他们也毫不在意。这种从容,大概是长年累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才能养出来的。

天色渐暗,连云港火车站附近开始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。不是那种霓虹闪烁的炫目,而是各家店铺门口朴素的照明,还有居民楼里透出的温暖灯光。便利店、小吃店、理发店…每个亮着灯的地方,都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
我注意到一个细节,这里很多店铺的老板,闲暇时都喜欢搬个凳子坐在门口。不玩手机,也不特意招揽生意,就那么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。问其中一个杂货店老板看什么,他咧嘴一笑:“看人呗,车站边上来来去去的故事多了去了。”他说有时候光看人的表情,就能猜出是回家团聚的,还是离家远行的。

街角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。他说别看现在人人都玩手机,还是有人会进来买份报纸,或者挑本路上看的书。“特别是坐夜车的,总喜欢来我这转转,说是带本书上车,心里踏实。”书店的灯光不算亮,但那种纸张特有的味道,在这数码时代显得格外珍贵。

走着走着,飘起了毛毛雨。路边卖糖炒栗子的大叔不慌不忙地支起雨棚,香味却在雨中传得更远了。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女孩小跑着过来买了包栗子,站在棚下边等雨停边剥着吃。她说每次从连云港火车站回家前,都要来这买点吃的,“算是个习惯吧,闻到这味道就知道真要到家了。”

雨很快就停了,空气变得清新起来。连云港火车站附近的灯光倒映在湿漉漉的路面上,泛着柔和的光。车站那边传来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悠长而遥远,与眼前这条街的宁静形成了奇妙的呼应。这里离车站那么近,却又仿佛是两个世界——一个是奔波的起点和终点,一个是安稳的日常。

回望这条街,忽然明白了它最打动人的地方。它不像车站那样总是充满离别与重逢的戏剧性,它就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,用最朴实的方式,承载着普通人的柴米油盐。而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恰恰构成了连云港这座城市最真实、最温暖的一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