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汝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路上
汝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街
前几天跟老同学喝茶,他突然问我:"你记不记得咱汝州那个150的爱情,到底是在哪条街上?"我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,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。这条街啊,就在老城西边,现在大家都叫它建设路,可我们那代人还是习惯叫它"一百五"。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,既不是门牌号,也不是什么地标,倒像是藏在老汝州人心里的小秘密。
要说这条街的故事,得从二十年前说起。那时候街上都是老式居民楼,临街开着各种小店。最有名的要数那家"老马家牛肉汤",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飘出香味。就在这家店对面,有棵长了叁四十年的梧桐树,树干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。春天开花的时候,整条街都飘着淡淡的甜香。
我二叔就是在这条街上遇到的二婶。那会儿二叔在农机厂上班,每天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经过。二婶在街角的供销社当售货员,常常端着搪瓷缸子站在店门口。两个人每天擦肩而过上百回,愣是没好意思开口。直到有天下午突降暴雨,二叔看见二婶没带伞,就把自己的雨衣塞给她,自己淋着雨跑回了家。
后来街坊邻居都传开了,说建设路上出了对"一百五"。意思是两个人加起来正好一百五十岁,其实那会儿二叔二十八,二婶二十二,加起来明明是五十。可这外号就这么叫开了,渐渐地,这条街在我们嘴里就成了"一百五的爱情街"。
那条路上的烟火气
现在的建设路可大变样了。老楼房拆了不少,盖起了新小区,但奇怪的是,那种亲切的感觉还在。早上七点钟,早餐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:"胡辣汤,热乎的!""油条,刚出锅的!"傍晚时分,下班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,自行车铃声叮当作响。
我特别喜欢观察路边那些老夫妻。有位大爷每天牵着大妈的手慢慢散步,大妈腿脚不太利索,走几步就要歇歇。大爷从来都不催,就站在旁边等着,时不时给她擦擦汗。街坊说,这对老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叁十多年,从黑发走到白头。
街角修鞋的老张师傅也是个有故事的人。他的修鞋摊在这摆了二十多年,见证了多少年轻人的相遇。有次有个小伙子来修鞋,正好遇见个姑娘也在那儿,两人就因为讨论哪种鞋底更耐磨聊上了。后来他们结婚时,还特意给老张师傅送了喜糖。
要说这条街最动人的,还是那种细水长流的温情。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轰轰烈烈,就是日常里的相互扶持。早上一起买菜,傍晚并肩散步,周末坐在路边长椅上聊天。这种平淡里的相守,反而更显得珍贵。
前些天我又去了建设路,发现那棵老梧桐树还在。树荫底下新添了几张长椅,坐着些年轻情侣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,在地上画出斑斑点点的光影。我突然明白了,这条街之所以特别,不是因为某个具体的地方,而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他们的爱情故事。
临走时,听见两个中学生边走边讨论:"你说,咱们将来会不会也在这条街上遇见喜欢的人?"我忍不住笑了。看来,"一百五"的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。这条普通的街道,因为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和期盼,变得不再普通。每次走在上面,都能感受到那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温暖。
也许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街,它不一定是风景最美的,但一定是最有温度的。在汝州,这条街就在建设路,在我们这些老汝州人心里,它永远都是那个藏着无数温情的"一百五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