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小区上课约茶,泸州小区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听说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儿,在咱们泸州几个小区里,悄悄流行起了“上课约茶”。刚听说的时候我还纳闷,上课是上课,喝茶是喝茶,这两件事怎么能扯到一块儿呢?
带着这份好奇,我特意去参加了老城区的活动。走进社区活动室,眼前景象让人眼前一亮——几张长条桌上摆着各色茶具,二十几个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,有退休的王老师正拿着小秤称茶叶,旁边李阿姨在认真记笔记。这场景,既像课堂,又像茶会。
茶香里的学问
负责讲解的陈师傅是本地茶农的儿子,他一边烫洗茶杯一边说:“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虚的,就聊聊怎么把茶泡得好喝。”他拿起盖碗,“水温很关键,绿茶不能用沸水,会把茶叶烫坏。”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恍然大悟:“难怪我泡的龙井总带苦味!”
这样的泸州小区上课约茶,看起来是在学泡茶技巧,实际上成了大家交流的纽带。住在叁楼的赵姐告诉我,她之前和邻居好几年没说过几句话,现在倒好,每周都约着一起来品茶,顺带聊聊孩子上学、家里装修的事儿。
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每次泡新茶,陈师傅都会让每个人说说自己闻到的香味。有人说有豆香,有人说有花香,还有个小朋友说像刚割过的青草味。这种互动让整个氛围特别轻松,完全没有普通课堂那种拘束感。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随着参加次数增多,我发现这个泸州小区品茶学习交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。上周末他们居然请来了中医世家的传人,讲讲不同体质适合喝什么茶。刘大爷按着建议喝了半个月陈皮普洱,居然觉得胃舒服多了,这可乐坏了他。
更让我惊喜的是,有一次活动变成了“茶叶鉴别会”。大家把自己家里存的各种茶叶都带来,互相品评、交流保存方法。张大哥那饼受了潮的普洱茶,经过大家讨论,找到了补救的办法,省了好几百块钱呢。
现在这个活动已经固定成了每周叁下午的惯例。有时候是正儿八经地学茶艺,有时候就是单纯地聚在一起喝喝茶、聊聊天。物业的小王说,自从有了这个活动,邻里纠纷都少了很多——大家都成了茶友,有什么事不好商量呢?
看着杯中舒展开的茶叶,我突然明白了这种活动受欢迎的原因。在现代小区里,人们住得近了,心却远了。而这一杯茶的工夫,恰好给了大家坐下来、慢下来的理由。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茶道哲学,就是简简单单地一起喝杯好茶,说几句家常。
临走时,组织者小杨正在黑板上写着下周主题:“春夏交替喝什么茶”。好几个阿姨围着提建议,热闹得很。看来这泸州小区上课约茶的风气,还要继续热下去了。说不定哪天,你家小区也会出现这样的活动呢?到时候,可别忘了去体验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