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山那里有站小巷,合山那条有站的小巷
合山那里有站小巷,合山那条有站的小巷——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意思的,对吧?我头一回听说的时候,还琢磨了半天,这"站"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。
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就顺着老街往南门溜达。转过菜市场的拐角,忽然看见块褪色的蓝牌子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"合山那里有站小巷"。巷口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根处爬满青苔,湿漉漉的空气里有股老房子特有的味道。
巷子里的日常
往里走了十来步,景象突然开阔了些。右边有家裁缝铺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在踩缝纫机,哒哒哒的声音听着特别踏实。对面是个修鞋摊,老大爷正给一双皮鞋换底,旁边等着的中年人也不催,就蹲在那儿看手机。
再往前,总算明白为啥叫"有站小巷"了——巷子中间真有个老式公交站牌,就钉在墙上。站牌锈迹斑斑,但还能看清"合山那里有站小巷"这几个字。有意思的是,现在公交车早就不从这儿过了,可站牌还留着。住在巷尾的王大妈说,这站牌少说也有叁四十年历史了,以前确实有趟班车经过。
"现在嘛,"她笑着说,"也就我们这些老街坊还记着这个名儿。送快递的年轻人每次都得打电话问在哪儿。"
我在那个旧站牌底下站了好一会儿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投出细长的光带。偶尔有电动车小心翼翼地从身边经过,骑车的会和站在路边的人打个招呼。这条巷子虽然叫"有站",但感觉大家更愿意在这儿停留,而不是匆匆赶路。
巷子深处有棵大榕树,树荫底下摆着几张石凳。下午叁四点钟,总有几个老人在这儿下棋。我凑过去看了一局,穿灰色汗衫的大爷慢悠悠地把马往前一推:"将!"对面戴帽子的那位也不急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才不紧不慢地挪了个士。
住在合山那里有站小巷的人们,似乎都掌握着某种生活节奏。洗衣晾晒的阿姨会隔着院子拉家常,卖豆腐脑的摊主每天准时出现,连巷子里的猫都认得每户人家,大摇大摆地在各家门槛上晒太阳。这种日子,和外面大街上急匆匆的人流比起来,简直像两个世界。
我又想起那个老站牌。或许"站"在这里不只是等车的意思,更成了让人们停下脚步、慢慢生活的一个理由。现在城市变得太快,很多老地方都拆了,像这样还保留着旧时气息的巷子越来越难得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飘起饭菜香。我转身往外走,回头又看了眼那个锈迹斑斑的站牌。它立在那里,像是个时间的标记,提醒着过往的岁月,也见证着合山那里有站小巷每天的日常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就这么静静地藏在城市的一角,过着自己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