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怎么知道微信附近的人能不能约,微信附近的人约不约得到
最近总听朋友提起,说在弥勒玩的时候刷微信附近的人,心里直打鼓——这上头显示的到底靠不靠谱?能不能约出来见个面?这事儿还真得唠唠。
其实微信附近的人就是个普通功能,像小区公告栏贴的征友启事。距离近不代表能约出来,关键得看对方是不是正经交友。我有个老铁在弥勒温泉酒店上班,他说经常看到游客抱着手机刷半天,最后嘟囔着“怎么打招呼都不回”。你想想啊,人家可能正陪着家人泡温泉呢,突然来个陌生打招呼,换谁不警惕?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去年在湖泉生态园遇到个山东大哥,他盯着手机直挠头:“刚给叁个附近的人发消息,全被拉黑了。”原来他开口就是“美女出来喝酒”,这哪成啊!就像在菜市场碰见陌生人,上来就拽你衣袖,谁不躲着走?
现在很多人把“附近的人”当成了外卖软件,想着随手一点就能约到人。但真正在弥勒能聊得来的,反而是那些先看看对方朋友圈,找着共同话题的。比如发现对方晒了湖泉的日落照片,可以问问拍摄位置;看到锦屏山风景区打卡照,能聊聊登山路线。
靠谱的交友方式
要说在弥勒认识新朋友,其实传统法子更管用。周五晚上玫瑰园的夜市,端着碗凉米线都能跟邻座聊起来;甸溪河湿地公园的徒步队,每周末都有人举着旗子召集同行。这些面对面的交流,比盯着手机屏幕真实多了。
当然不是完全否定微信功能。要是真想在附近的人里找聊伴,记得把自家朋友圈打开几天——没人愿意跟戴着面具的说话。介绍写清楚来弥勒旅游的目的,比故弄玄虚强得多。有对深圳来的小情侣就是在可邑小镇用附近的功能找到拼车驴友,现在每年还互相寄特产。
其实在弥勒这样的旅游城市,很多人刷附近功能纯粹是想找游玩建议。上次在东风韵景区门口,看见个姑娘举着手机问附近的人哪儿买门票便宜,结果真有个本地大姐主动带她去员工通道。这种意外收获,比硬邦邦的“约不约”让人舒心多了。
所以啊,别老纠结“微信附近的人约不约得到”。把自己活成风景,该来的自然会来。现在弥勒遍地是特色民宿和茶室,点杯咖啡坐在院里,隔壁桌的旅人说不定就成了下个旅程的伙伴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,哪是手机屏幕上那几公里距离能说得清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