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学生品茶上课,学生课堂品茗活动
一片茶叶的课堂奇遇
窗外是熟悉的操场跑道,教室里却飘起了阵阵茶香。这不是什么教师休息室,而是桦甸学生品茶上课的真实场景。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看着玻璃杯中嫩绿的茶叶缓缓舒展,那专注的眼神,仿佛在观察一个神奇的生命复苏过程。
“老师,为什么这片叶子会竖起来?”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好奇地问。这正是品茶课堂最动人的地方——问题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,而是来自眼前这杯热气腾腾的茶水。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,而是引导大家思考水的浮力、茶叶的形态。知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潜入孩子们的心田,像茶水滋润喉咙那般自然。
或许有人会疑惑,课堂时间用来品茶是不是太奢侈了?但当你看到孩子们在品茶过程中表现出的耐心与细致,就会发现这杯茶的价值。有个平时坐不住的小男生,为了泡好一杯茶,居然安安静静地等待了叁分多钟。他说等待茶叶绽放的过程,就像等待一朵花开放。这种体验,是多少说教都换不来的成长。
学生课堂品茗活动最妙的地方,是它打破了学科的界限。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品读与茶有关的诗词,科学老师讲解茶叶的发酵过程,美术老师则让大家描绘茶具的轮廓。一片小小的茶叶,竟然串起了这么多知识,这让不少学生直呼“没想到”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个活动悄然改变了班级的氛围。以前课间追逐打闹的身影,现在常常围在一起讨论哪种水温最适合泡绿茶。孩子们学会了分享——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茶叶分给同学,互相交流哪个产地的茶更甘甜。教室里多了一套别致的茶具,那是班费买的,由值日生轮流清洗保管,每个人都格外爱惜。
记得上个月,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,许多家长特意早早来到学校,就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品茶课堂。一位经营茶庄的家长主动请缨,带来各色茶叶,给孩子们讲起了茶叶的故事。从采茶人的清晨到制茶人的深夜,孩子们听得入迷,第一次意识到寻常的茶水里藏着这么多人的心血。
当然,任何新事物都会遇到质疑。有家长私下担心,这样的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?然而期中考试的结果让人意外——这个班级的综合成绩反而有了明显提升。老师说,也许是品茶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,也许是跨学科的学习打开了思路,具体原因说不清,但变化确实在发生。
现在,每周叁下午的品茶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。他们不仅学会了区分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,更在茶香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。有时是伴着古琴曲品茶,有时是边品茶边读帖,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符号,而是可以品尝、可以闻到的生活味道。
这片来自桦甸课堂的茶叶,正在泡出一杯意想不到的教育清茶。它不喧哗,却余味悠长;不急促,却渗透深远。或许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——在恰当的时机,用恰当的方式,给孩子们一段静待花开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