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陵那里有站小巷的,乐陵站旁小巷去处
那天朋友突然问我,知不知道乐陵那里有站小巷的?我愣了一下,火车站旁边那些小巷子啊,确实有点意思。
乐陵站不算大,但一出站就能看见几条小巷蜿蜒着伸向城区深处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爬着厚厚的青苔,偶尔还能看见老式的木格窗。这些巷子和站前广场的喧嚣像是两个世界,走进去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早晨六七点钟,巷子就活过来了。卖豆浆的大婶推着小车,热气腾腾的;修自行车的师傅刚打开铺子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传得老远。住在这儿的人我认识几个,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了。王大爷总爱坐在门口那把竹椅上,说是从父亲那辈传下来的。他说这条巷子啊,比车站年纪都大。
说到乐陵站旁小巷去处,最让我惦记的是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。店面很小,就四五张桌子,但那股面香和肉香能飘出老远。老板娘手法特别麻利,揉面、包馅、上笼一气呵成。她家的豆腐脑也地道,卤子是用本地小香菇熬的,别处真吃不着这个味儿。
对了,还有个卖竹编的手艺人,铺面更不起眼,但手艺是真的好。簸箕、篮子、小筐子,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竹子编的。现在会这个的越来越少了,他说这手艺还是从他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呢。
傍晚时分,巷子又换了个模样。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往家走,谁家厨房飘出炒菜的香味,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。这种时候,你就明白为什么说乐陵站旁小巷去处藏着这个城市最真实的样子。
其实我也琢磨过,为什么这些巷子能一直保持着原来的味道。可能是离车站近,但又不在主要干道上,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存在着。既能看到车站那边新盖的高楼,又能守着老辈人留下的生活方式。
有回去巷子里转悠,碰见个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。他说每次下车都要先来巷子里走走,吃碗面,看看熟悉的老街坊,这才算真正回到了家。这话我特别理解,这些巷子就像是乐陵的根,不管外面怎么变,这里总留着点儿时的记忆。
现在城市建设这么快,听说这些巷子可能要改造了。虽然理解发展的需要,但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。那些磨得光滑的石板路,那些斑驳的木门,还有巷子里熟悉的人情味儿,都是别处找不到的。
所以啊,要是你来乐陵,出了车站别急着走。不妨往旁边那几条小巷里转转,感受下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模样。乐陵那里有站小巷的,这话听着简单,但其中的韵味,真的要走进去才能体会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