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州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0元3小时通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10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上周五,鄂州街头巷尾都在传一个消息:有个初中生花了整整五百块钱,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。我隔壁张阿姨家女儿和那孩子同校,说是真的。

五百块啊,够买多少本参考书?能吃多少顿食堂?这孩子到底遇着什么事了,非得用这种烧钱的方式打电话?

电话那头的秘密

后来才弄明白,接电话的是孩子在外地打工的父母。这两年工地活儿少,夫妻俩跑去了更远的城市,过年都没舍得买车票回来。孩子跟着奶奶住,老太太耳朵背,平时说句话都得扯着嗓子喊。

你说现在视频通话这么方便,为啥非要打电话?学校老师叹了口气:孩子租的房子里没装宽带,奶奶用的老年机只能接打电话。那部智能手机,还是去年期末考试考得好,父母从广东寄回来的奖励。

“我算过流量费,视频通话更贵。”那孩子在课后悄悄告诉同桌,“而且...看着屏幕里爸妈的样子,会更想他们。”这句话让班主任听见了,转头在办公室红了眼眶。

叁个小时能说些什么

你可能好奇,叁个小时电话能聊什么?从月考成绩说到食堂新换的厨师,从操场那棵开花的树说到邻居家新养的小狗。孩子把提前两周写在纸上的话题打了个勾,生怕漏掉任何想分享的日常。

电话卡是偷偷用压岁钱买的。孩子省了叁个月早餐费,加上过年收的红包,凑够了这五百块。奶奶问起怎么瘦了,只说是学校体育课运动量大了。

其实说到后半小时,两边都沉默了挺多次。不是没话说,是听见呼吸声都觉得珍贵。母亲在电话那头擤鼻子,说是感冒了;父亲一直重复“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”。

挂断电话前,孩子突然说:“我们班第一名的爸爸每天晚上都辅导功课。”电话那头静了片刻,然后传来父亲沙哑的声音:“等爸攒够钱就回去,在镇上开个小店。”

鄂州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,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。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,在外地的爸妈每个月会往村里小卖部座机打电话,我和姐姐总是提前半小时就在柜台前等着。现在通讯发达了,可有些距离,好像反而更远了。

这事儿在家长群里传开后,几个家长凑钱给那孩子家装了宽带。但更重要的是,现在周末总能看见那孩子和父母视频通话的身影。有时候,改变不需要惊天动地,可能就是一顿早饭钱、一次举手之劳。

最近听说学校开了心理辅导室,每周五下午有专门的热线给留守学生打给父母。虽然每次通话时间有限,但至少,孩子们不用再攒着早餐钱,去换那叁个小时的自在倾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