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学院后街现在还有趣吗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突然说起常州女子学院后街。她问我:"你说,常州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好多年没去了,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。"
这一问倒把我问住了。是啊,那条承载着无数青春记忆的小街,现在到底怎么样了?记得上学那会儿,最期待的就是放学后和小伙伴们溜达过去。那时候整条街都热热闹闹的,卖糖炒栗子的大叔总是笑呵呵的,奶茶店门口永远排着队,还有那家小小的饰品店,我们能在里面逛上大半天。
记忆中的后街模样
要说最让人怀念的,还是那几家小吃店。五块钱一碗的鸭血粉丝汤,料给得特别足;隔壁的鸡蛋灌饼摊,老板娘手法熟练得很,饼皮脆生生的,里面夹着生菜和里脊肉,咬一口满嘴香。现在想起来,那味道仿佛还在嘴边。那时候零花钱不多,但在后街总能吃得心满意足。
不过这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。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,好多老街都变了样,有的干脆消失了。这么一想,心里还真有点打鼓——学院后街现在还有趣吗?该不会也跟很多地方一样,变得商业化、千篇一律了吧?
故地重游的惊喜
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亲自回去看看。挑了个周末的下午,坐着熟悉的公交车,在女子学院站下了车。往那条熟悉的小巷走的时候,心里还挺忐忑的。
拐过弯,眼前的景象让我松了口气。后街还在,虽然确实变了不少。原来的水泥路铺成了青石板,两旁的店铺门面也焕然一新,但整体的氛围还在。特别是看到那家老字号的文具店居然还在原来的位置,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。
走着走着,我发现虽然有些老店不在了,但又冒出来不少有意思的新店。有家很文艺的手作工坊,里面摆满了各种手工饰品;还有家很温馨的猫咖,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几只胖乎乎的猫咪在打盹。这些新店给后街注入了新鲜的活力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,那家卖鸡蛋灌饼的小摊居然还在!虽然摊主从老板娘换成了她的女儿,但做法还是老样子,味道也基本没变。站在路边吃着热乎乎的灌饼,仿佛时光又回到了学生时代。
和现在的学生聊了聊,发现她们还是很喜欢来后街。有个大二的女生告诉我:"这里虽然不像商场那么高大上,但特别亲切,价格也实惠。而且总能淘到些有意思的小东西。"
不过她也说,现在网购太方便了,来后街更多是为了那种实实在在的逛街感觉,还有和朋友们一起闲逛的乐趣。这让我想起当年我们也是这样,重要的不是买什么,而是那种一起消磨时光的快乐。
天色渐晚,后街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。奶茶店、小吃摊前又排起了队,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说说笑笑。看着这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场景,我心里有了答案。
这条街确实变了,变得更整洁、更时尚了。但骨子里的那种烟火气和人情味还在。它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后街,但它找到了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存在的方式。或许,这就是一条老街最好的归宿——既留住了一些老味道,又不断融入新的活力。
临走前,我又买了一份鸡蛋灌饼,还是那个味道,香喷喷、热乎乎的。我想,下次要是还有人问我学院后街现在还有趣吗,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他:去看看吧,那里依然是个能让人放松心情、找回些许青春记忆的好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