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海选场子,安陆海选现场实录
灯光打得晃眼,台上站着个穿白衬衫的小伙子,握着话筒的手有点抖。台下黑压压一片,偶尔能听见几声零散的掌声。这是安陆海选场子最普通的傍晚,空气里飘着紧张和期待。
评委席中间那位穿马甲的大叔往前凑了凑:“开始吧。”小伙子深吸一口气,开嗓是首老掉牙的情歌,调子起高了。唱到副歌突然破音,台下有人没憋住笑。他声音越来越小,脸涨得通红。马甲大叔摆摆手:“停停停,你这不行啊。”旁边女评委倒是温和:“勇气可嘉,就是准备不够充分。”
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间
正当我以为这场海选又要平淡收场,台下突然站起个大爷。花白的头发,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,走路还有点跛。他直接走到台前:“我能唱段楚剧不?”工作人员都愣住了。大爷也不等回应,清咳两声就开唱。那嗓子一出来,全场都静了——苍凉有力的唱腔在简陋的场地里回荡,每个转音都带着岁月的痕迹。
唱完了,没人说话。过了好几秒,掌声才稀稀拉拉响起来,然后越来越密。马甲大叔终于开口:“老师傅,您这唱了多少年?”大爷抹了把汗:“四十五年啦,年轻时在县剧团待过。”后来听说,大爷是专门从乡下赶来的,倒了叁趟车。他说不在乎名次,就想在安陆海选现场实录的镜头前唱一回,证明这东西还有人记得。
你说奇怪不,这种民间海选场子吧,反而经常能遇到这种真把式。他们不懂什么镜头感,不会摆造型,就是纯粹想来唱一唱。那天后来还有个卖菜的大姐,唱的是她自己编的采茶调,词儿都是日常琐事,但特别鲜活。她边唱边比划,台下的人都跟着笑。
我在后台转悠时碰见个年轻人,抱着吉他在角落练习。问他为什么来,他挠头说:“就是觉得安陆海选场子挺真实的,成不成都能露个脸。”他之前在短视频平台发过作品,点赞最多也就两百多。“在这儿唱,至少台下是活人,能听见呼吸声。”
夜幕降下来,海选还在继续。灯光师有点累了,光打得不如开始认真。但选手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上台,有跑调的流行歌,有节奏乱套的街舞,还有背到一半卡壳的诗朗诵。评委们的评语从一开始的详细点评,慢慢变成了“谢谢参与”、“下一位”。
离开时我回头看了眼,安陆海选现场实录的红色横幅在夜风里轻轻晃动。这个临时搭建的舞台像个小社会,装得下大爷的楚剧,装得下年轻人的梦想,也装得下各种笨拙但真诚的表演。它可能永远造不出明星,但给了普通人一个站上台的机会。这就够了,你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