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碑店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车站的幽静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41:39 来源:原创内容

要不是那天赶早班火车,我大概永远都不会注意到这条巷子。凌晨五点半,火车站广场上还空荡荡的,我拖着行李箱绕到车站后头想找家早点铺子,就这么跟它撞了个满怀。

巷口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勉强。青石板路被露水打得发亮,两旁的墙壁爬满了常春藤,有些地方的砖块已经松动了,露出里面黄泥的底色。说也奇怪,明明离火车站就隔着一道围墙,这里的安静却像是另一个世界。行李箱轮子在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,反而把四周衬得更静了。

往里走了十来米,左手边有家早餐店刚开门。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,豆浆的香味混在晨雾里,闻着就让人踏实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把折迭桌一张张摆开。“吃点啥?”她问得随意,像是招呼老街坊。我要了碗豆腐脑,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。

巷子里的日常

这会儿天光渐渐亮了,巷子也醒了过来。有个大爷提着鸟笼慢悠悠走过,画眉在笼子里跳来跳去。二楼有人推开木窗,抖了抖晾衣竿上的花衬衫。自行车铃叮铃铃响了几下,送报的青年拐进旁边的单元门。这些声音不高不低,刚好填满了这条小巷子,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吵。

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住过的那种老胡同。也是这样的早晨,也是这样的市井声音。现在城里到处都在拆旧建新,没想到在高碑店火车站后面还藏着这么个地方。老板娘给我添豆浆时说了句:“这条巷子啊,比火车站年纪都大呢。”她说的也许是真话,墙根处那些磨得圆润的石条,确实不像新物件。

巷子深处有棵老槐树,枝叶茂盛得把半条巷子都罩在荫凉里。树底下摆着几把竹椅,两个老人正在下象棋。我凑过去看了会儿,他们也不介意,偶尔还跟我搭两句话。“这巷子闹中取静,”执红子的老人说,“火车轰隆隆地过,我们在这儿该干啥干啥。”

正说着,一列火车果然从不远处的站台启动了。轰隆声由远及近,可奇怪的是,在这条高碑店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,铁轨的震动传到脚下已经变得温和,像是被什么东西过滤了一遍。等火车开远了,那种宁静又慢慢渗回来,比先前更浓了些。

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——巷子两边的窗户大多开着,纱窗上落着些许灰尘。住在这里的人似乎早已习惯了火车的节奏,没必要把窗户关得死死的。这种随意,反倒显出了某种根深蒂固的归属感。

阳光慢慢斜了过来,把半边墙壁染成了淡金色。早餐店里的客人换了一拨,下棋的老人还在为一步棋争执着。我该去赶火车了,拖着行李箱往外走时,竟有些舍不得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就像是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固执地保留着某种很珍贵的东西。

回到站前广场,喧嚣声瞬间包裹上来。出租车喇叭、旅行团的旗子、广播里的列车信息,一切都急匆匆的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个巷口,它安静地待在车站侧后方,像是个守旧的邻居,不慌不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
后来我每次在高碑店火车站上下车,都会特意绕到后面看看这条巷子。春天槐花开了,整条巷子都是香的;秋天落叶铺了一地,踩上去沙沙响。它始终是那个样子,不理会外面的世界怎么变。这种固执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里,反倒成了最难得的东西。

那条邻近车站的幽静胡同,现在成了我旅途中的一个秘密据点。不需要特意探索什么,就是在那儿站一会儿,听听市井的声音,看看寻常的生活,心里就会踏实下来。有时候想想,我们拼命往前赶路,不就是为了寻找这样一份安心吗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