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要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高要火车站后巷如何称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21:5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高要火车站,忽然被一位拎着行李的大姐拦住了路。她操着外地口音问我:"同志,打听个事儿,高要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啊?我找半天没找着。"

说实话,我被问住了。虽然常在这片走动,但还真没留意过那条巷子的正式名称。这条巷子就藏在火车站北墙根后面,要说好找吧,它确实就在那儿;要说难找吧,第一次去的人十有八九会绕晕。

我索性带着大姐往车站后面走。转过售票厅的墙角,那条熟悉的巷子就出现在眼前。巷口窄窄的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面上爬着斑驳的藤蔓。早晨八九点钟的光景,巷子里已经热闹起来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卖豆浆油条的早点铺子正冒着热气,老板娘麻利地给客人装着袋子。再往里走,五金店老板刚拉起卷帘门,叮叮当当的声响从店里传出来。几个老街坊坐在杂货店门口的板凳上聊天,说的是谁家孩子考上大学的事。

大姐恍然大悟:"原来藏在这儿啊!我闺女说就在车站后面,我围着广场转了叁圈都没找着。"她指着巷子深处,"这么说,高要火车站后巷如何称呼,本地人是不是都有特别的叫法?"

这话倒是提醒了我。确实,这条巷子在官方地图上标的是"站北巷",但附近的老居民更习惯叫它"车站背巷"。这个名字很形象,就像藏在车站背后的小世界。

巷子不长,从头走到尾也就十来分钟。但就是这么短的一条巷子,却像个微缩的社会。早上是匆忙的上班族,中午有附近工地的工人来吃饭,下午老人家出来散步,晚上则是下班归来的人们。

我陪大姐找到她要找的那家五金店,原来是她妹妹开的。姐妹俩见面那个亲热劲儿,让人看着就暖心。大姐非要请我喝瓶汽水,推辞不过,我们就在店门口的小凳子上坐了下来。

五金店老板,也就是大姐的妹夫,一边拧着螺丝一边说:"这条巷子可有年头了。火车站建起来没多久,这些店铺就陆陆续续开起来了。最开始就两家小店,现在你看看,衣食住行样样俱全。"

正说着,一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停在店门口,喊着要买灯泡。老板起身去招呼,大姐悄悄告诉我:"我妹夫在这开了二十年店了,以前就是个巴掌大的门面,现在把隔壁也盘下来了。"

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,我突然想到,虽然这条巷子没有气派的名字,也没有显眼的位置,但它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默默滋养着这一方天地。很多外地人来问高要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其实要找的就是这份藏在城市褶皱里的生活气息。

临走时,大姐硬塞给我两个橘子,说是老家带来的。我揣着橘子慢慢往外走,巷子口的阳光正好洒在青石板上。或许这就是城市的奇妙之处——在人来人往的车站背后,藏着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地方。

后来每次路过火车站,我都会想起那个早晨。有时候,最普通的地方反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。就像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它可能没有响亮的名号,但却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