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街
兰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每次从兰州火车站出来,总忍不住朝对面望两眼。那条被高楼挡着的小巷子,像藏在都市口袋里的一枚旧硬币,摸起来还带着体温。你说它特别吧,也就是些老店铺和居民楼;你说它普通吧,可每个路过的人都揣着不一样的故事往里走。
巷口的牛肉面馆开了少说二十年,老板揉面的姿势都没变过。清晨六点,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和穿睡衣的居民挤在同一条长凳上,呼噜呼噜的吸面声里,热汤的白气把每个人的眉眼都熏得柔和起来。老板娘常边擦桌子边念叨:“急啥嘛,车票又不会长腿跑咯。”这话倒像在说巷子本身——它就在那儿,不慌不忙地看着火车站广场上的聚散离合。
往深处走十来步,喧闹突然被吸走了大半。晾衣绳在头顶交错成网,刚洗的衬衫滴着水珠,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圆形印记。修鞋匠老马总坐在第叁根电线杆底下,手边收音机咿呀唱着秦腔。他记得巷子里每双鞋的故事,那个总来换高跟鞋底的姑娘去年嫁人了,总修皮鞋的小伙子上个月升了车间主任。
要说最特别的,还得数巷子中段那家旧书店。门脸窄得侧身才能进去,书架上的书却堆到了天花板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你若是问某本绝版书,他会在纸堆里摸索半天,然后像变魔术似的抽出来:“这本啊,等了你叁年。”窗外就是火车站轰鸣的汽笛声,屋里却静得能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响。
傍晚时分,巷子迎来第二波热闹。放学的小孩追着皮球跑,下班的主妇拎着菜篮在熟食摊前徘徊。卖酿皮的大嫂认得每个老主顾:“多放辣子少搁蒜,对吧?”火车站广场的灯亮起来时,巷子里的灯火也次第点亮,只是这里的灯光更暖些,照着餐桌上的家常菜和围坐的一家人。
偶尔有赶车的旅客误闯进来,脚步匆匆地穿过这条车站旁的小街。他们或许会觉得奇怪——明明隔着一条马路,怎么像是走进了另一个时空?其实巷子里的人也常望着对面的火车站发呆,想着某天会踏上哪趟列车。只是更多时候,他们转身回到巷子里,继续守着这份与繁华一墙之隔的宁静。
深夜里,最后一班火车驶离月台。巷子终于完全安静下来,只有守夜人的咳嗽声和远处流浪猫的脚步声。那些晾着的衣服在晚风里轻轻摆动,像在给这座城市哼催眠曲。而明天天一亮,巷子又会醒过来,继续它日复一日却从不重复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