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临安夜间小巷何处寻
临安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那天和朋友吃完夜宵,沿着吴越街慢慢走,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路边卖烧饼的大爷正准备收摊,我顺口问了句这附近有没有特色小巷,他摆摆手说:“都拆得差不多啦,要找老巷子得往衣锦街那头走。”
这话倒是勾起我不少回忆。十年前刚来临安的时候,城南那片密密麻麻的老巷子像迷宫一样。晚上巷口支着馄饨摊,煤炉冒着白气,石板路上飘着葱花香味。现在嘛......确实难找喽。
巷子都去哪儿了
骑着共享单车在城里转了两晚,发现变化真不小。西苑路那边原本纵横交错的小巷,现在变成了商业街。倒是衣锦城遗址附近还藏着几条,青砖墙缝里钻出叁角梅,晚上居民摆出竹椅乘凉,依稀还能看到往日风貌。
有个住在柳溪江边的老师傅告诉我,他每天傍晚都在巷子口下棋。“现在留着的巷子不超过十条咯,要找得碰运气。”他说着挪动棋子,“有些巷子晚上亮起红灯笼,倒是比白天更有味道。”
这让我想起前年在桃李巷偶遇的竹编手艺人。晚上八点多,他还在店门口就着路灯编竹篮,说这条巷子很快要改造,能多守一天是一天。现在再去,果然变成了停车场。
夜巷里的烟火气
昨晚在太庙广场后面,倒是找到条挺有意思的巷子。窄得很,两人并肩走都勉强,但晚上特别热闹。卖酒酿的阿姨、修鞋的老师傅、代写书信的老先生,都在屋檐下点着灯。巷子深处飘来胡琴声,原来是几位老票友在唱越剧。
坐在巷口小吃摊吃碗片儿川,老板娘边收拾边说:“我们在这二十多年啦,来吃饭的都是老邻居。”她指指巷尾,“那头新开了家书屋,晚上年轻人来看书,倒是给老巷子添了生气。”
确实,现在临安夜间小巷何处寻,答案可能就在这些新旧交融的地方。老居民守着传统营生,新店家带来现代元素,让夜巷既保留韵味又不失活力。
转出巷子时遇见位摄影爱好者,叁脚架上相机正对巷弄。“拍夜景?”我凑近看了看。他点头:“这些巷子说不定哪天就没了,趁现在多记录些。”取景框里,暖黄的灯光在青石板上晕开,确实别有韵味。
回到开头那个问题,临安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或许不该执着于寻找某个具体地点。那些留在城市肌理里的生活痕迹,屋檐下飘荡的方言,空气中浮动的食物香气,才是夜巷真正的灵魂。下次你要是在宵夜摊闻到特别香的炒粉干,不妨顺着味道往巷子深处走走,说不定会有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