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州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滨州夜巷现何处寻
这几天晚上散步,总听见邻居老张在路口嘀咕:滨州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啊?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说来也怪,明明小时候满街都是的夜市巷子,现在愣是找不着几个。
记得十年前吧,出了家属院往右一拐就是热腾腾的麻辣烫摊子。老板娘总是系着油汪汪的围裙,老远就喊"多放辣是不是"。现在那块地方啊,早就盖成了商业综合体,晚上只剩霓虹灯在楼面上闪。
巷子都去哪儿了
上周叁特地骑车转了大半个城区。沿着渤海五路往南,原来摆着烤冷面的巷口现在立着共享单车停放点;转到黄河四路,以前卖糖炒栗子的拐角变成了自动售货机。倒是在老百货大楼后身,隐约看见几个支着灯泡的小推车,可刚想凑近看看,城管的车就来了。
其实也能理解。现在讲究市容市貌,乱摆摊确实影响交通。但你说这滨州夜巷现何处寻呢?总不能让大家晚上都窝在家里点外卖吧。
前两天碰见初中同学老王,他倒给我指了个地方:"去开发区那边看看?听说有些巷子晚上挺热闹。"将信将疑地去了才发现,还真是。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满地油渍,但至少有了烟火气。卖烤串的老板在叁轮车上架着无烟烧烤炉,隔壁大姨的馄饨摊收拾得锃亮。
新式巷子有新味道
有意思的是,这些新出现的夜市巷子还挺讲究。每家都挂着统一规格的尝贰顿灯牌,地上铺着防油布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居然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在巷口直播卖糖画,手机架上还夹着小彩灯。
不过要说缺点嘛,就是价钱上去了。以前五块钱能买一大把烤面筋,现在得翻个跟头。但转头想想,摊主们也不容易,得办证、要交管理费,用的也都是环保材料。
昨天特意晚点出门,十点多又溜达到开发区。没想到啊,巷子深处还藏着几家老字号。有个老师傅在这卖了二十年羊肉串,他说现在换了叁个地方,老主顾还是能找过来。"只要味道不变,总能留住人",他边翻动着肉串边说。炭火映得他额头亮晶晶的。
回家路上琢磨着,其实滨州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一直在变。老巷子慢慢消失,新巷子悄悄生长。就像城市在呼吸,总得吐故纳新。倒是那些惦记着这口烟火味的人,让这些巷子始终活在城市的记忆里。
今早买菜又遇见老张,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,在老城区护城河边发现了个新地方。看来啊,这滨州夜巷现何处寻的事儿,还得继续找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