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美团上找女的暗号是啥,美团阿拉山口暗号查询
最近在阿拉山口出差,晚上刷手机时看到个挺有意思的帖子。有人在本地论坛问:"美团上找女的暗号是啥",后面还跟了串神秘数字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火车站,有个大叔凑过来低声问要不要"特色服务",现在难道都转到外卖平台了?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种问题我也愣了下。美团不是点外卖订酒店用的吗?难道真有人用它来做别的?抱着好奇,我特意问了在阿拉山口开餐馆的表哥。他听完就笑了:"现在查得严,哪有人敢在配送单里写暗号?倒是有些诈骗团伙会冒充骑手发小卡片。"
那些年我们听说的"暗号"
记得前年微信严打的时候,确实流行过用奶茶订单传暗号。什么"珍珠不要糖"代表某种服务,"加双倍椰果"又是另一种意思。不过现在美团系统会自动过滤敏感词,真要有人发"特殊服务"的暗号,估计订单没送出就被封号了。
我特意试了试,在美团搜索框输入某些关键词,页面直接跳转到防诈骗提示。其实想想就明白,现在外卖骑手每天要送几十单,哪有余力搞这些?更何况每个订单都有实时定位和录音,这不是自投罗网吗?
上周在阿拉山口夜市吃烧烤时,还听见隔壁桌在争论这个事。有个小伙信誓旦旦地说知道暗号,结果被当过骑手的老闆一句话怼回去:"你要真发奇怪备注,我第一个报警!"
藏在订餐背后的陷阱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总有人相信存在这种暗号呢?可能觉得用外卖平台联系更隐蔽?但实际情况是,去年阿拉山口警方通报过案例:有人通过伪造餐饮订单进行诈骗,要求顾客先付定金,结果钱转过去就被拉黑。
有个在美团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最头疼这种谣言。每次出现新版本"暗号清单",客服电话就被打爆。其实正常人点外卖,谁会写"两份米饭要不同口味"这种奇怪备注?骑手看到异常订单都会多留个心眼,毕竟现在送餐全程有骋笔厂记录。
昨天路过阿拉山口新开的商业街,正好看见美团在搞防诈骗宣传。几个骑手小哥站在展台前,教大爷大妈识别虚假订单。有个阿姨感慨:"原来送外卖的比骗子靠谱多了!"
或许我们应该明白,在阿拉山口这样的小城,真需要帮助可以找社区网格员。要是闲着无聊想找刺激,不如去边境贸易市场逛逛,那里倒是有不少等你破译的"商品暗号"——比如"俄罗斯商品"可能指巧克力,"哈萨克货源"可能是羊毛毯,这些才是真正有意思的暗号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