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安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瑞安小街巷辩辩快餐体验
那天下着小雨,我撑着伞在瑞安老城区转悠。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,两旁的梧桐叶子沙沙作响。走着走着,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——是小时候吃的那种快餐的味道。
顺着香味拐进一条巷子,看见一家小店。门面不大,招牌上写着“蚕蚕快餐”几个字。透过雾气朦胧的玻璃窗,能看见里面坐满了人。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,学校旁边也有这样的小店,每到放学总是挤满了学生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推门进去,暖黄色的灯光下摆着七八张桌子。墙上的菜单已经有些发黄,字迹却还很清晰。老板娘正在柜台后面忙着打包外卖,手上动作麻利得很。“稍坐一下啊,马上给您点单。”她抬头笑了笑,继续对着手机处理订单。
我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。邻桌是几个年轻人,正边吃边聊着昨天的球赛。后面一桌坐着一对父女,小姑娘大概五六岁,吃得满嘴都是酱汁。“爸爸,这个饭好好吃!”她举着勺子,眼睛笑得弯弯的。
“这是我们小时候常来的店。”那位父亲轻声对女儿说,“现在带你来尝尝。”这话让我心里一动。原来这家店已经开了这么多年,承载着两代人的记忆。
熟悉的老味道
点了一份招牌套餐。老板娘亲自端过来,还多送了一碗汤。“看你像是第一次来,尝尝我们店的特色。”她热情地说。米饭蒸得恰到好处,配上现炒的青椒肉丝,还有一小碟酸辣土豆丝。尝了一口,确实是老式的做法,调料简单,却格外入味。
“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快餐,像我们这样做传统口味的越来越少了。”老板娘靠在柜台边休息,“但老街坊们都爱吃这口,所以就一直开着。”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,上面的日期是2003年。
正吃着,外卖订单的提示音不停地响。“现在年轻人都爱用手机下单,我们这也算是跟上时代了。”她笑着说,“不过味道还是那个味道,一点没变。”
店里人来人往,有附近上班的白领,也有接孩子放学的家长。大家似乎都很熟悉这里,点单时不用看菜单,直接报菜名。这种默契,只有在开了多年的老店里才能见到。
雨渐渐停了,阳光从云层里透出来。我结账时,老板娘正在教一个新来的伙计打包技巧。“汤要单独放,米饭的盒子要扣紧......”她耐心地示范着,像个老师在教学生。
走出小店,巷子里的空气格外清新。回头望去,那盏暖黄色的灯还亮着,在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里显得格外温暖。这样的瑞安小街巷辩辩快餐体验,让人心里暖暖的,仿佛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。
街灯一盏盏亮起,我沿着巷子慢慢往外走。路过的人有的行色匆匆,有的悠闲自在。但经过那家小店时,不少人都会往里张望一下,或是直接推门进去。这大概就是老店的魅力吧,它已经成了这条巷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