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的150恋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51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平顶山的巷子总是藏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。那天我拐进民主路西边一条窄巷,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就在巷子深处,我遇见了老陈和他的修车铺。

老陈的铺子宽不过叁米,墙上挂满锈迹斑斑的工具。他正给自行车补胎,手上沾满黑乎乎的机油。“巷子口那家修车摊要价二十,我这儿只要五块。”他抬头笑了笑,眼角皱纹像揉皱的地图。这时里屋传来咳嗽声,他赶紧朝里喊:“这就来,药熬好了。”

十五年前的相遇

那是2008年夏天,老陈的铺子刚开张叁个月。有个姑娘推着掉链子的自行车来找他,白色连衣裙被机油蹭脏了也不恼。“你这样收费够本吗?”她看着墙上“补胎五元”的牌子直笑。老陈红着脸说不出话,只会埋头拧螺丝。后来姑娘天天路过,有时带两个包子,有时捎瓶汽水。直到有天暴雨,她浑身湿透跑进来躲雨,老陈慌慌张张递毛巾时碰到了她的手。

“那天她的手冰凉,我的手在抖。”老陈给炉子添了块煤,药罐开始咕嘟咕嘟冒热气,“她说这条巷子有150米,从巷口到巷尾正好走完一首歌的时间。”

现在躺在床上的是他媳妇。类风湿犯了,手指关节肿得像核桃。老陈每天收摊前都要算账,修了十二辆车,挣了九十叁块。他从铁盒里数出叁张钞票:“明天去医院复查,这些刚好够打车和买药。”

150米的守护

巷子确实只有150米。东头是喧闹的菜市场,西头通往小学。老陈的铺子恰好在正中间,成了连接市井与希望的驿站。早晨他帮上班族紧螺丝,傍晚给放学的孩子调车闸。有人劝他把五块钱的补胎涨到十块,他直摇头:“街坊邻居的,不能这么干。”

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媳妇的状态。虽然常年卧床,但她总会把老陈的午饭备好,放在伸手能够着的小桌上。两个搪瓷碗扣在一起,底下压着纸条:“汤在保温瓶里”。有次我看见老陈对着纸条发呆,半晌才小心地把它展平,塞进铁盒。

这些年不是没有诱惑。前年旧城改造,开发商开出高价搬迁条件。老陈蹲在门槛上抽完叁支烟,最后说:“我媳妇离不开这屋子,她认床。”其实谁都明白,这150米的小巷装着他们全部的平顶山小巷子里150的爱情。

黄昏时分,修车铺响起评剧声。老陈跟着收音机哼唱,手里修补着漏气的轮胎。里屋传来轻轻的合拍子声,像雨点落在遮阳棚上。巷子外传来电动车喇叭声,他赶紧调小音量:“她该睡会儿了。”

我离开时回头望去,斑驳的墙面上,“陈记车行”的招牌在夕阳里泛着柔光。这个发生在平顶山小巷子里150的爱情故事,没有玫瑰和烛光,只有机油的痕迹和熬药的芬芳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走很远,就像这条150米的小巷,刚好够两个人走完一生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