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约附近200米学生点,北海约200米内学生聚集点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09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路过北海约,总能看见一群群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往同一条巷子里钻。起初没太在意,后来发现每天下午四五点钟,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巷就活络起来。巷口那家糖水铺的老板娘跟我说:“这些孩子啊,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,把我这儿当据点咯。”

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条藏在老城区里的小巷,宽度刚够两辆电动车并排通过,却成了学生们心照不宣的聚集地。巷子两头连着两所中学和一所职业院校,正好都在两百米范围内。难怪学生们放学后总爱往这儿扎堆。

巷子里的青春记忆

我上周叁特意在放学时间过来转了转。嚯,整条巷子跟换了副面孔似的。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叁叁两两聚在奶茶店门口,手里捧着饮料,说说笑笑的。有个男生蹲在文具店门口系鞋带,旁边同学催他:“快点儿,待会儿麻辣烫该没位置了。”

要说这北海约附近200米学生点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。离学校够近,走路叁五分钟就能到,老师家长们相对放心;又刚好出了校门,让学生们能暂时卸下书包,喘口气。

在巷子中段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。他说这些年看着学生们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。“每年六月最安静,九月又开始热闹。这些孩子啊,就爱在我店门口那棵梧桐树下聊天。”大爷边说边整理着书架上的旧书。

我注意到有个女生坐在书店角落的矮凳上,膝盖上摊着本参考书,时不时抬头看看巷子里来往的同学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,她叫小雨,高叁学生。“在这儿复习比家里自在,”她笑了笑,“偶尔能遇到同学问问题,累了就看街景发呆,比闷在房间里强。”

城市缝隙里的微生态

这条两百米的小巷似乎自成生态。最北头的打印店永远挤满了赶作业的学生,中间的奶茶店是闲聊圣地,南口的麻辣烫则是解决晚餐的热门选择。每家店都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——打印店老板会帮学生暂存忘带的鲍盘,奶茶店给长期顾客留专属马克杯,麻辣烫老板娘记得每个常客的忌口。

这种北海约200米内学生聚集点的形成,倒也不是谁刻意规划的。就像蒲公英种子落地生根,自然而然就长成了一片。附近居民早就习以为常,王奶奶每天这个时间都会推着小车出来卖鸡蛋仔:“这些学生娃娃可爱吃我家鸡蛋仔了,说是比学校食堂的强。”

不过最近巷子口的施工围挡让不少学生发愁。小李是职校二年级学生,他和同学每周叁固定在这条巷子里的台球室打球。“听说要改建,真怕以后没这么方便的地方了。”他握着台球杆,眼睛还盯着桌面上的球。

城市总在变化,但这种属于年轻人的小空间似乎永远会找到新的落脚处。就像十年前学生们爱去的是隔壁街的电子游戏厅,五年前流行的是商场里的快餐店,而现在,这条安静的小巷成了他们的新据点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人渐渐少了。糖水铺老板娘开始收拾桌椅,准备打烊。路灯次第亮起,把青石板路面照得发亮。明天下午四点,这里又会重新充满年轻的脚步声和说笑声,周而复始。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学生还会记得,在北海约附近有条两百米长的小巷,装着他们青春里最轻松自在的时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