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溧阳学子300元随时服务
最近在溧阳本地朋友圈里,总刷到这样的消息:“溧阳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。刚开始我挺纳闷,现在学生都这么拼了吗?后来仔细打听才发现,原来这是暑期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。
我家楼下理发店的王姐上个月就体验了一把。她儿子今年高考结束,想买新手机又不好意思总向家里要钱。正好看到有人在组织“溧阳学子300元随时服务”的团队,就报名参加了。这群学生啥活儿都接——帮忙搬家、辅导小孩作业、代取快递,甚至还能帮着打理店铺。
这服务到底怎么回事
王姐说起这事儿可兴奋了:“那天我店里忙得团团转,突然想起儿子在的那个服务队。试着打了个电话,不到20分钟就来了两个大学生。一个在前台帮忙收银,另一个帮着打扫卫生,干了整整一下午。”问起收费,王姐摆摆手:“才300块!比请个临时工划算多了,关键是孩子们特别认真。”
我好奇地问了问参加服务的李同学。他挠挠头说:“其实就是想把零散时间利用起来。现在找工作竞争大,早点接触社会没坏处。而且我们这‘溧阳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’的服务特别灵活,谁有空谁接单,既不耽误学习,又能赚点零花钱。”
这种模式在家长圈里也引发了不少讨论。张阿姨的女儿今年大叁,她也加入了服务队:“开始我担心不安全,后来发现他们很有组织。每次出门都会报备行程,收款也是通过正规平台。看着孩子变得这么懂事,我们做家长的也挺欣慰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新鲜事物都需要时间完善。有次我邻居想请人帮忙修理电脑,来的学生显然对技术不太在行。但这孩子特别实在,不会修就老实说不会,还主动帮忙联系了其他懂技术的同学。最后问题解决了,邻居反而被他们的真诚打动。
现在走在溧阳街头,偶尔能看见穿着统一罢恤的年轻人穿梭在大街小巷。他们的背影让人感受到这座小城蓬勃的朝气。或许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——既能在课堂里汲取知识,又能在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前几天在超市遇见的一幕。有个老奶奶买了太多东西拎不动,正好旁边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主动上前:“奶奶,我是做‘溧阳学子300元随时服务’的,我帮您送回去吧?”老人一开始还犹豫,小伙子赶紧解释:“我们这是正经服务,您看着给点辛苦费就行。”
这种温暖的小事最近在溧阳越来越常见。学生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,街坊邻居得到便利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知不觉拉近了。有时候我在想,或许最重要的不是那300块钱,而是这份愿意伸出手的善意。
晚上路过人民广场,总能看见叁五成群的学生坐在长椅上讨论今天的收获。他们比较着谁接的单子多,谁遇到了有趣的客人,谁又学到了新技能。这些年轻的面庞在路灯下泛着光,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年少时打工的日子。
当然啦,这种服务模式还在成长中。比如如何更好地匹配需求,怎么保证双方权益,都是需要慢慢摸索的。但看着这些孩子这么有干劲,相信他们会找到更好的方式。毕竟年轻最大的本钱,就是敢于尝试的勇气。
明天我表妹也要加入这个服务队了,她特意来问我该注意些什么。我看着她跃跃欲试的样子,突然觉得这个夏天对溧阳的年轻人来说,注定会格外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