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
这几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这种消息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条“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”的信息,我愣了好一会儿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隔壁老王前两天聊起,说他表弟上周末就试了这么一回。本来以为是找个临时帮手搬家具,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对方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骑着电动车就来了,开口就问“需要陪聊还是陪逛”。老王表弟一头雾水,说就想找人帮忙把旧沙发抬到楼下。那小伙子听了直摆手:“哥,我这是情感陪伴服务,不干体力活。”两人站在楼道里大眼瞪小眼,场面那叫一个尴尬。
这钱花得值不值
我琢磨着,现在年轻人是不是太孤独了?愿意花一百块钱找陌生人聊天。楼下小超市的老板娘说,她闺女大学刚毕业,也在做类似的兼职。说是现在有个挺火的社交软件,专门接这种“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的订单。有时候陪客户逛公园,有时候就是坐在奶茶店聊聊天。听起来挺轻松,但安全吗?这年头,什么人都有,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?
上个月在常宁路那家网吧,我就亲眼见过一对。女孩子看起来像大学生,男生约摸叁十来岁,两人并排坐着打游戏。打了两个小时,女孩起身要走,男生还想加钟。女孩笑着摇头:“哥,到点了,下回再约吧。”说完利索地收钱走人。网管说这姑娘常来,专门接游戏陪玩的单子。“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”在她这儿,就变成了游戏代练加陪玩服务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服务确实有市场需求。我们小区有个退休的张老师,儿女都在外地工作。有次他跟我说,他也想试试“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的服务,不为别的,就想找个人陪他去医院拿药。老人不会用打车软件,又嫌出租车排队太久。可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下单,怕遇到骗子,也怕邻居说闲话。
现在的年轻人点子真多。我侄女在常宁读大专,她说同学们都在讨论这个。有的同学靠这个赚零花钱,陪人逛街、教用手机、甚至帮忙遛狗。她室友最夸张,接了个教老年人用抖音的单子,叁个小时下来,那位阿姨学会了拍短视频,还非要认她当干女儿。
不过这种“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”的服务,说到底还是要注意安全。我媳妇在社区工作,她说最近接到好几起投诉,都是因为这类服务引发的纠纷。有个大妈找人陪买菜,结果对方把她引到高价商店拿回扣;还有个大叔找人下棋,结果手机被顺走了。所以啊,真要尝试的话,最好在公共场所见面,提前说清楚服务内容,别到时候扯皮。
昨晚散步时遇到小区保安老李,他说现在进出登记的本子上,经常看到“社交服务”这个来访事由。看来“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已经成了个小产业了。老李挠着头说,他儿子也想试试,但被他拦住了。“又不是缺那点钱,干嘛去冒这个险?”可年轻人不这么想,他们觉得既赚钱又认识新朋友,一举两得。
街角奶茶店的小妹告诉我,她们店里经常有进行这种交易的顾客。一般都是先点杯奶茶,坐着聊会儿,确认对方没问题再决定要不要继续。她说见过最长的记录了,从下午两点坐到五点,俩人聊得特别投缘,最后对方还多给了五十块钱小费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“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”的服务能火起来,说明现在的人确实需要陪伴。以前邻居之间串个门就能解决的事,现在都得花钱找人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明码标价的服务反而简单直接,不用欠人情债。只是这价钱嘛,一百块叁小时,算下来比心理咨询便宜多了,但效果怎么样,那就见仁见智了。
今天早上买菜时,听见两个大妈在讨论这个话题。一个说这是伤风败俗,另一个却说理解年轻人的选择。“总比闲着打游戏强吧?”她这么说道。我在旁边挑西红柿,心里想着,时代真的不一样了。我们那会儿找人帮忙,顶多请顿饭就算客气了,现在都变成明码标价的“常宁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服务了。
这周末我打算去常宁广场转转,听说那里是这类服务的热门地点。倒不是想尝试,就是好奇想看看现场是什么样子。或许能遇见几个正在进行的“常宁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”服务,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。说不定还能写个观察日记,记录下这个奇特的社会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