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木斯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称作碉堡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40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佳木斯大学城周边为什么叫炮楼

第一次听说"炮楼"这个称呼,还是叁年前刚来佳木斯读书那会儿。那天晚上想找同学吃宵夜,对方发来定位说"在炮楼这边",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晌——这年头哪来的炮楼?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指的是大学城西门外那几栋灰扑扑的筒子楼。

这些楼确实长得特别。方方正正的外形,密密麻麻的窗户,每扇窗户外头都挂着晾衣杆,远远望去真像抗战剧里的防御工事。最绝的是楼与楼之间挨得特别近,从这栋楼的窗户能直接递包烟到对面楼去。有次我跟着同学去找他租的房子,楼道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台阶高低不平,墙皮剥落得厉害,确实有种穿越回上世纪的感觉。

住在"炮楼"的学生还真不少。六七百块的月租,对没什么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挺友好。虽然条件简陋,但胜在离学校近,睡到八点上课七点五十起床都来得及。楼下全是小餐馆、复印店、理发店,生活特别方便。傍晚时分,整片区域飘着炒饭、炸串、麻辣烫的混合香味,阳台上晒着各色衣服,窗户里传出游戏对战的声音,充满了市井烟火气。

说到"碉堡区",这个称呼更有意思。它指的是炮楼后面那片商业区,因为店铺门脸都像碉堡的射击孔那样小而密集。这片区域简直是个宝藏,你能找到十块钱管饱的自助水饺、开了二十年的修鞋铺、半夜两点还亮着灯的网吧,还有总能淘到便宜货的二手书店。老板们个个都是人精,学生心里想什么他们门儿清。

记得有家复印店老板,能准确记住每个院系论文的格式要求。美术学院的学生还没开口,他就知道要单面彩打加硬皮装订;文学院的过来,直接问是不是要双面打印带页码水印。这种默契,大概是在这片区域日积月累形成的。

这些看似杂乱的区域,实际上构成了独特的生活系统。刚来的新生可能觉得这里破旧,住久了反而会品出滋味。就像我那个住了两年炮楼的室友说的,虽然卫生间要跑到楼道尽头,冬天暖气不太给力,但深夜写论文饿了,下楼走两步就能买到热乎乎的关东煮,这种便利是那些高档公寓比不了的。

去年听说政府要改造这片区域,很多同学还挺舍不得。虽说环境确实该改善,但大家更担心改造后会失去现在的味道。毕竟在佳木斯大学城读过书的人,谁心里没装着几个对于炮楼和碉堡区的故事呢?那些深夜聚餐、考前熬夜、在狭窄楼道里发生的友谊和爱情,都成了青春记忆里抹不去的部分。

有时候站在天桥上看下去,炮楼里亮起的灯光星星点点,碉堡区霓虹招牌闪烁,突然觉得这些建筑就像时间的容器,装着一届届学生的青春。它们可能不够美观,不够现代,但确实承载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生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