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南康微信附近300元叁小时交友
最近在本地群里看到有人在议论“南康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这个话题,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咯噔一下。这价格听起来实在太具体了,具体到让人忍不住多想。
昨天晚饭后,我特意问了问常在外面跑业务的表弟。他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笑:“哥,你还真信这个?我上周在工业园那边吃饭,隔壁桌两个小伙子就在说这事儿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说是加了人之后,对方发来的定位根本不是见面地点,而是要你先充值的钓鱼链接。”
那些藏在价格背后的门道
其实仔细想想,这个“南康微信附近300元叁小时交友”的定价就很值得琢磨。现在随便喝个下午茶都要七八十,叁个小时才要叁百块,这账怎么算都不太对劲。我邻居家闺女前两天还抱怨,说她同事就是因为轻信了这类广告,结果见面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说到微信附近的人功能,本来是个挺方便的设计。刚搬来南康那阵,我还通过它找到过附近的乒乓球友。可这几年,这个功能好像变味了。每次打开,总有些莫名其妙的身影在列表里晃悠。
记得上个月下雨天,我在汽车站等车时无聊打开附近的人,好家伙,短短十分钟就收到叁条好友申请。点开其中一个资料,个性签名直白得吓人,直接就写着“南康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,连掩饰都省了。
这种明码标价的做法,反而让人心里发毛。正经交友哪有这样操作的?叁个小时能了解一个人什么?怕是连基本的信任都建立不起来。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亲戚说过,他们最近处理的好几起纠纷都跟这种“快餐式交友”有关。有的是见面后发现货不对板,有的是谈好价格后临时变卦。更糟糕的是,有些人根本就是借着交友的名头设局。
说实话,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想找个说话的人可以理解。但越是着急,越容易掉进坑里。就像我表弟说的,那些看着太划算的事,往往藏着最深的套路。
要是真想在微信上交友,倒不如加入些本地的兴趣群组。比如南康的羽毛球群、读书会,这些群里认识的人至少有个共同爱好打底。虽然不会说什么叁小时保证见效的漂亮话,但胜在真实可靠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这种明显有问题的交友方式总能找到市场。可能就是因为现代人太孤独了吧,总想着能有条捷径,快速解决情感需求。可感情这事儿,哪是能明码标价、按小时计费的呢?
下次再看到“南康微信附近300元叁小时交友”这样的信息,我建议你还是多留个心眼。毕竟网络那头坐着的是谁,你永远猜不透。与其冒险尝试这种来路不明的交友,不如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寻觅。
对了,听说最近南康文化馆在办免费的书法班,要是真觉得无聊,去那儿认识点新朋友说不定更靠谱。虽然不会叁个小时就跟你称兄道弟,但至少笔墨纸砚都是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