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分辨销售意图
微信头像藏着哪些秘密
前两天有个淮南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打开微信附近的人想交个朋友,结果刷来刷去总觉得不对味儿。他挠着头问:“怎么好多头像看着都像在做生意呢?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,咱们今天就聊聊怎么从细节里看出门道。
先说头像吧。正常人的照片要么是风景,要么是自拍,但你要是看到高清职业照配着明显品牌标志的,那基本没跑。比如化妆品代理就爱举着产物摆拍,服装微商必须展示吊牌——这不就等于在脑门上贴了“我在营业”嘛。
再看昵称。我观察过不少账号,发现卖东西的特别喜欢在名字里加联系方式。你说现在谁会把手机号直接挂网上?还有那种取名“齿齿总代”“齿齿厂家直销”的,简直是把店铺招牌直接顶在头上。有次我看到个叫“淮南某小区水果批发”的,这定位精准得让人哭笑不得。
朋友圈内容就更明显了。普通人发生活日常,而销售账号的动态往往连着刷叁五条都是商品展示。特别是晚上八九点以后,各种促销信息就冒出来了。“今晚特价”“最后叁件”这种字眼频繁出现,偶尔还穿插客户转账截图。说真的,谁平时会把自己收钱的记录晒出来啊?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微商也学聪明了。他们开始混着发些生活内容,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破绽。比如明明定位在淮南,却突然出现外地仓库的短视频;或者天天晒高档场所,却说不清具体职业。这种矛盾点就像电视剧里的穿帮镜头,多看两眼就露馅了。
其实微信官方早就注意到这些问题。平台算法会自动识别营销行为,太明显的推广内容会被限流。所以有些人就开始打擦边球,用隐晦的方式打广告。比如不直接说价格,而是让你私信咨询;不露产物濒辞驳辞,但反复强调“货源紧张”。
有次我和个做代购的聊起来,她倒挺实在:“我们也不想这样,但现在大家都精明了,不包装得真实点根本没人理。”这话听着挺心酸,但转念一想,要是每个人打开附近的人都是满屏广告,这功能不就变味了吗?
所以下次你再刷附近的人时,不妨多留意这些细节。当然啦,也不是所有做生意的都讨厌,关键是看方式方法。有人真诚分享好物,有人纯粹刷屏打扰,这其中的区别就像菜市场吆喝和强行塞传单,感受完全不同。
其实微信这个功能本意是让邻里之间多些联系。还记得早年刚有时,真能通过它找到小区里一起遛狗的伙伴。现在虽然环境变了,但咱们的判断力也在提升。毕竟在网络上,多份谨慎总不是坏事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趣事。上周在超市排队,听见前面两个阿姨聊天。一个说:“我女儿教我看微信,那些用网红头像还天天发优惠的,八成是代购。”你看,连长辈们都总结出经验了。
网络社交就像逛集市,要学会在琳琅满目中发现真正需要的。无论是交朋友还是买东西,保持清醒的头脑总是没错的。毕竟虚拟世界的对面,可能是热情的邻居,也可能是忙碌的商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