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淖尔百名学生叁小时活动,邻近学子叁小时相聚
初夏的微风吹过河套平原,巴彦淖尔这片肥沃的土地上,白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响着,像是在为一场特殊的聚会鼓掌。上周六,市教育局仓库院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,穿着各色校服的学生们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。
你问这是在干嘛?原来啊,是那个“巴彦淖尔百名学生叁小时活动”正式启动了。刚开始孩子们还拘束着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好意思先开口。组织这次活动的李老师站在仓库门口直乐:“这些孩子平时在学校里挺能闹腾,怎么一到陌生环境就蔫儿了?”
破冰时刻
没想到转机来得特别快。几个男生在整理图书的角落发现了共同喜欢的篮球明星,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说起上周的狈叠础比赛,手舞足蹈的,周围瞬间围上来七八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。女生那边呢,则是因为一本意外掉落的绘画本拉近了距离——本子主人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,画得一手好素描,旁边几个女孩看得眼睛发亮,叽叽喳喳交流起画画心得。
这种“邻近学子叁小时相聚”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。城关小学的王晓同学一边整理书架,一边跟我说:“我们学校在城东,平时根本碰不上河西学校的同学。要不是今天这个巴彦淖尔百名学生叁小时活动,我哪能认识这么多新朋友?”他刚说完,旁边几个不同学校的孩子就凑过来,七嘴八舌地分享起各自学校的趣事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旧书回收区发生的场景。孩子们把带来的旧书堆成小山,有个腼腆的女生悄悄在每本书里夹了手写书签。这个小小的举动很快传开,其他同学纷纷效仿,有的画上简笔画,有的写上励志句子。不知不觉中,这些书籍变成了承载友谊的特殊礼物。
意外收获
活动进行到一半时,突然下起小雨。大家手忙脚乱地把露天区域的物资往仓库里搬。这时候就能看出孩子们配合的默契了——高个子男生主动扛重物,女生们迅速组成传递队伍,还有个机灵鬼不知从哪找来塑料布,把最容易淋湿的文具严严实实地盖好。雨声中,孩子们的欢笑声和互相提醒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倒像在演奏一首特别的交响曲。
雨停后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。孩子们重新布置场地时,明显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。先前还分得清楚的校服颜色,现在都混在了一起。穿蓝色校服的帮红色校服的抬桌子,绿色校服的和白色校服的并肩整理文具,那场面看得几个带队老师直感慨:“这哪像刚认识两小时的孩子,分明是处了好几年的老朋友。”
活动快结束时,发生了个小插曲。在清点捐赠物品时,突然发现多出来叁个装满文具的纸箱。后来才搞清楚,是临河区几个学生自发凑零花钱买的,趁大家不注意时悄悄塞进了物资堆。问起原因,带头的男孩子挠着头说:“就是觉得应该这么做。”这句朴实的话,让在场的大人都红了眼眶。
叁小时转眼就过去了,孩子们却都舍不得离开。好多人都成了微信好友,约着下次还要见面。看着他们依依惜别的样子,组织活动的张主任欣慰地说:“这样的邻里学子叁小时相聚,比我们预期的效果还要好。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,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”
夕阳西下,满载而归的校车缓缓启动。孩子们趴在车窗上不停地挥手,直到彼此变成远处的小黑点。但这个下午播种下的友谊种子,已经在河套平原的沃土里悄悄发芽,等待着在未来的岁月里长成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