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400一次的快餐是不是有点贵,类似的高价快餐值得吗
那天刷手机,看到有人晒出在临海吃的“快餐”,标价400一次,我手一抖差点把屏幕按裂。好家伙,这价钱都够我吃十顿像样的馆子了。朋友在旁边瞅见,直接来了句:“这吃的怕不是饭,是金箔吧?”
说实话,第一反应就是贵,真贵。街边牛肉面二十,商务套餐八十,这四百块的“快餐”到底贵在哪?是食材特别稀有,还是厨师手艺值叁百?后来琢磨了一下,可能人家卖的不只是食物本身。想想那些高档日料店,一片金枪鱼大腹也能卖到几百,去的人照样排长队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“体验经济”吧——环境、服务、稀缺性,都算在价格里。
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值不值这个问题,真的分人。对月薪叁千的上班族来说,四百块可能是两叁天的饭钱;但对追求新鲜感的食客,这价钱买次特别的经历,好像也说得过去。我有个做设计的朋犮就常说:“有些贵价餐厅吃的就是个灵感,看见精致的摆盘,尝到特别的味道,能触发创作欲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种高价快餐好像越来越多了。是物价涨得太快,还是大家的口味变刁了?记得前阵子还有个新闻,说某城市出现了上千元的“定制盒饭”,提前预约还要排队。这让人忍不住想,我们吃的到底是味道,还是那种“我吃得起”的感觉?
说到临海这个地方,海鲜确实出名。要是这四百块能用上当季最新鲜的鱼获,配上师傅独家的烹饪手法,或许还真有人愿意掏这个钱。就像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限量球鞋,有人省吃俭用也要看场演唱会—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觉得“值”的标准。
但另一个现实是,普通人对价格还是敏感的。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看到这种高价快餐,大多数人还是会掂量掂量:这顿吃下去,下半个月是不是得啃方便面?所以这类餐饮注定只能满足特定人群,成不了大众消费的主流。
有时候我在想,或许我们不该急着下结论说它“太贵”或“值得”。市场经济嘛,存在即合理。要是真没人买账,这类高价快餐自然会被淘汰。现在它既然能活下来,说明确实有那么一批认可其价值的顾客。
不过作为消费者,面对任何消费选择,保持清醒头脑总是好的。下次再碰到这种“天价快餐”,不妨先问问自己:我到底为什么想买这个单?是真的被味道吸引,还是被那种“高大上”的感觉迷惑了?想明白这个,钱花得就不冤。
生活嘛,偶尔奢侈一把无可厚非,但千万别让消费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。毕竟吃饭这件事,最重要的是吃得开心、吃得踏实。不管是四块的煎饼果子,还是四百的快餐,能让你笑着吃完的那顿,就是最值的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