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岭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近在咫尺的廉价情感
温岭老城区的那家小咖啡馆,我常去。午后叁点,阳光斜斜地打在褪色的墙面上,总能看到些有意思的人和事。
那天隔壁桌坐着一对男女。女孩摆弄着手机,男孩盯着面前两杯快见底的柠檬水。“等下看电影去吧,”男孩声音有些发紧,“最近有部新片子上映。”女孩头也没抬:“团购票都要四十了,你这月生活费还剩多少?”男孩不说话了,手指在桌上画着圈。
一百块能买什么
现在这一百块钱啊,在温岭能干啥?吃顿像样的火锅不够,买件好点的罢恤差得远,就连打车从城东到城西,可能都得掂量掂量。可偏偏就有人指望用这一百块,维系点什么。
我认识个在厂里打工的小伙子,每周末都会约女朋友出来。他们的约会路线很固定:先去免费的公园散步,然后在路边摊吃十块钱的炒粉干,最后去那种五块钱能坐一晚上的奶茶店。他说这叫“低成本恋爱”,可我总觉得,他说话时眼神飘忽,像在说服自己。
你发现没有,现在年轻人谈恋爱,账算得比谁都清楚。这顿你请,下顿我一定得请回来;打车钱要础础,连电影票都要各买各的。不是说这样不对,就是觉得少了点热乎劲儿。
便宜的感情背后,藏着的其实是更贵的东西。时间、精力,还有那份愿意为对方付出的心意,这些哪是能用钱衡量的?
前阵子听说那对小情侣分手了。原因挺俗套的,男孩送不起女孩想要的生日礼物。其实那礼物不贵,就叁百多块钱,可对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零花钱的他来说,确实是笔大数目。
我在想,问题真的出在钱上吗?好像也不是。那个愿意跑叁条街给你买早餐的人,和那个只会转账让你“自己买点吃的”的人,你说哪个更用心?可现在的很多人,偏偏就吃后面这一套。
温岭的夜市很热闹,尤其是夏天。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到处都是二十块一件的罢恤,十五块一份的小吃。在这里,一百块钱能让你逛一晚上,还能拎着大包小包回家。可感情要是也变成这样明码标价,就真的没意思了。
不是说非要花多少钱,而是那份心意不能打折。记得小时候,邻居家哥哥追姐姐,就是每天骑自行车接送,偶尔攒钱买支冰棍两人分着吃。现在他们结婚十年了,还恩爱得很。
廉价的情感就像温岭梅雨季的衣服,看着没差,穿在身上才知道不透气。它可能暂时能满足某种需要,但经不起时间的晾晒,稍微一折腾就变形了。
我又去了那家咖啡馆。这次坐的是另一对,女孩在抱怨工作,男孩安静地听着,适时递上纸巾。结账时,男孩掏出皱巴巴的钞票,女孩却抢先扫码付了钱:“这次我来。”他们离开时,手是牵着的。
看着他们的背影,我突然明白了。感情这东西,贵贱不在价格标签上,在两个人心里那杆秤。秤平衡了,再廉价的日子也能过出滋味;秤歪了,再多的钱也填不满那个缺口。
温岭的晚风吹过来,带着点海水的咸味。街灯次第亮起,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那些对于爱情的答案,或许就藏在这寻常的暮色里,等着有心人去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