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定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罗定男人常去的巷子
罗定这座城市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每条街巷都藏着本地人最真实的生活印记。要说哪里最能遇见地道的罗定男人,还得往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找。
傍晚时分,巷口老陈的摩托车修理铺总是最热闹。几个穿着工装的男人围坐在小马扎上,手里捧着搪瓷杯,冒着热气的不是茶,是刚熬好的凉茶。老陈边拧着螺丝边说:"这条巷子我待了二十年,来的都是老街坊。"确实,巷子深处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凤仙花年年自己长出来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往巷子深处走,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老李的铁匠铺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转身,可他打的菜刀在整个罗定都是抢手货。"现在的后生仔都不学这个咯,"老李用毛巾擦着汗,"但老街坊就认我的手艺。"每周叁下午,总有几个老主顾特意过来,取订制的农具,顺便在铺子门口抽根烟聊会儿天。铁匠铺斜对面是家竹编店,老师傅编的竹篓子结实又耐用,经常能看到男人在这里挑拣日用的竹器。
要说这条巷子最热闹的时候,还得是每天下午四五点。附近的建筑工人下班了,会先拐到巷子里的理发店。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,剪一次头发只要十块钱。等待的男人们就坐在门口的长凳上,聊聊今天的工钱,说说家里的琐事。偶尔有路过的街坊打招呼,都会停下来寒暄两句。这种熟络,是商场里的理发店永远比不了的。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叁十年的粥铺,老板娘记得每个老主顾的口味。张伯喜欢猪肝粥多放姜丝,王叔的及第粥要加个蛋。凌晨五点,这里就坐满了赶早工的男人们,捧着滚烫的粥碗,就着油条慢慢吃着。老板娘说:"这些男人啊,在这里吃了半辈子粥,从后生仔吃到当爷爷。"
雨天的巷子别有一番味道。男人们挤在巷口的小卖部门檐下躲雨,老板搬出几张塑料凳,大家就着花生米喝两杯。谈论的话题从今年的稻谷收成,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,什么都聊。雨声淅淅沥沥,反而让巷子里的交谈声更显亲切。
这些年,城市发展得快,周边建起了不少新小区。但奇怪的是,这条巷子的人气反而更旺了。搬去新楼的男人们,周末还是会骑着摩托回来,在熟悉的老地方坐坐。也许他们留恋的不仅是这里的商品和服务,更是那种自在的氛围。在这条罗定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。
夜幕降临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修车铺的老陈收拾着工具,铁匠铺传来锁门的声音。男人们叁叁两两地离开,约定着明天的相聚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承载着罗定男人几十年不变的生活节奏,也延续着这座城市最质朴的人情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