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找大活的地方,共事寻机的好去处
最近总听见身边朋友念叨:想接大项目,可单打独斗实在吃力。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帮老张牵线的那次合作——他有个展厅设计的活计,正好认识做智能设备的小刘,两人碰面聊了半下午,愣是把原本二十万的订单做成了五十万的综合项目。
你说这事儿妙在哪儿?其实就是找对了合作找大活的地方。现在很多线上平台看着热闹,可真正能促成合作的,反倒是那些能面对面交流的实体空间。我们城东新开的创客咖啡就是个例子,每月固定举办行业交流会,墙上挂着项目需求板,连菜单背面都印着资源对接二维码。
好去处到底长什么样
这种共事寻机的好去处啊,往往藏着叁个特征:首先是氛围轻松,不像正式谈判那么紧张。其次是信息透明,谁有什么资源、需要什么帮助都摆明面上。最重要的是持续互动,今天没谈成合作没关系,保不准下回就能碰出火花。
我认识的家装设计师小王,就是在建材市场联谊会上认识了施工队老陈。两人先是合作了个小户型改造,后来接到整栋民宿的订单。现在他们固定每周叁在茶楼碰头,经常能把甲方的需求拆解成好几个模块,再分头找合适的伙伴加入。
其实找合作就像拼图,关键是要找到能严丝合缝的那几块。有时候明明是个软件开发的话,可能还需要文案策划和市场推广的配合。所以在这些地方混熟了,渐渐就能织出自己的关系网。
怎么让合作真正落地
不过光认识人还不够,得把合作找大活的地方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。我们试过在共享办公区搞“需求拆解会”,把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任务,各自认领擅长部分。有次接了个公司宣传片的活儿,编剧、拍摄、后期分别由叁个团队承担,效率比单独团队高出两倍。
重要的是建立默契。现在常去的几个合作伙伴,连分工都不用明说。做平面设计的知道给视频团队留出广告位,写代码的会提前给鲍滨设计留接口。这种配合不是在会议室里炼成的,而是在无数次下午茶闲聊中慢慢磨合出来的。
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事。上个月在创业园区,看见两个团队为了争同一个项目差点红脸,后来发现他们完全可以配合——家做硬件,家做软件。最后不仅合力拿下项目,还开发出新产物线。
所以啊,与其守着自家一亩叁分地,不如多往外走走。那些总在共事寻机的好去处转悠的人,往往能撞见意想不到的机会。毕竟这个时代,能组局的人永远比单干者走得远。
下次你若经过那些总聚着创业者的咖啡馆,不妨进去坐坐。听着他们讨论项目、分享资源,说不定哪个瞬间,就找到了属于你的那个合作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