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义各区品茶工作室,巩义各地品茶场所
这几天路过巩义的大街小巷,总能看到不少品茶工作室悄悄开张。这些散布在巩义各区的品茶工作室,就像春雨后的新茶,带着清新的气息慢慢生长。朋友老张约我去他新发现的茶室坐坐,说是在老城区巷子里,不太好找,但绝对值得。
那家店门面不大,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。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“这是今年新到的信阳毛尖,”他边说边给我们斟茶,“水温要控制在85度,太快了出不来茶香。”茶汤清澈透亮,带着淡淡的兰花香。老张抿了一口,眯着眼睛回味:“这茶有意思,初尝清淡,后面越来越甜。”
从传统茶铺到现代工作室
记得小时候,巩义人喝茶没那么讲究。街边随便支个摊子,大瓷壶泡着茶叶,来往的路人花几毛钱就能喝上一大碗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巩义各地品茶场所渐渐变了模样。有的开在写字楼里,装修得雅致;有的藏在老宅院里,保留着青砖灰瓦的原貌。
在站街镇新开的茶室就很有意思,老板把老家茶园直接“搬”了过来。墙上挂着采茶的照片,架子上摆着不同年份的茶叶,连空气里都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“很多客人来了不只是喝茶,”老板说,“他们想了解茶的故事,想知道手里的这杯茶是怎么从山上来到杯中的。”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现在的人愿意花更多钱去品茶工作室,而不是在家随便泡一杯?可能不只是为了喝茶本身,更像是寻找一种慢下来的方式。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在茶香里安静地坐上一两个小时,确实是种享受。
茶室里的年轻人
让人意外的是,现在去品茶工作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。上周在市区新开的茶空间,就看到不少二十多岁的面孔。他们不是简单地喝茶,还会认真地向茶艺师请教冲泡技巧,讨论不同产地茶叶的特点。
有个姑娘说,她几乎每周都会来不同的巩义各区品茶工作室坐坐。“比去咖啡馆有意思,”她笑着说,“每款茶都有自己的性格,就像认识不同的朋友。”她特别提到最近迷上的武夷岩茶,说那种独特的岩韵让人着迷。
茶室老板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。“以前总觉得喝茶是中老年人的事,现在完全不一样了。”他说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,对传统茶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,他在店里增加了茶文化书籍,偶尔还会举办小型茶会。
在巩义的乡镇地区,品茶场所又不太一样。米河镇有家开了叁十多年的老茶馆,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。长条凳、八仙桌,老茶客们每天准时出现,一壶茶能喝上大半天。老板的儿子刚接手,想做些改变,又怕失了老茶馆的味道。“难啊,”他说,“老顾客习惯了这个样子,但完全不变也不行。”
他试着在保持传统的同时,慢慢加入新元素。比如引进了几款新茶,周末晚上会举办茶话会。来的既有老茶客,也有年轻人,不同年龄的人因为一杯茶坐在一起,聊着各自的生活。
这些散布在巩义各地的品茶场所,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驿站,让匆忙赶路的人可以停下来歇歇脚。有时候是谈生意,有时候是朋友小聚,有时候就是单纯地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独处。
茶香袅袅中,时间仿佛慢了下来。端起茶杯的瞬间,窗外的车水马龙都变得遥远。这种体验,大概就是为什么品茶工作室能在巩义越开越多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