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情感
那碗面,那份情
穿过巴中闹哄哄的大街,一拐弯,就进了这条小巷。巷子窄,两边是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有些斑驳,晾衣杆横七竖八地伸出来,挂满了寻常百姓家的衣裳。空气里飘着一股子油烟和饭菜混合的味道,说不上多好闻,却让人觉得踏实。我就是在这儿,听说了“150块”的故事。
巷子深处有个面馆,连个正经招牌都没有,熟客都叫它“老陈记”。店里统共就四张桌子,擦得倒是锃亮。老板是个闷头干活的中年人,话不多,老板娘则里外张罗,嗓门亮堂。我常来,就为吃他家那碗筋道的杂酱面。
那天下午,店里人不多,我正吃着,听见老板娘和一位老熟客闲聊。那阿姨压低了声音,像是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:“你知道不?就前面那栋楼,有一对儿,人家那日子过的,才叫‘巴中小巷子里150的爱情’呢!”这话头一起,我的耳朵就竖起来了。
那对儿是租住在这儿的小夫妻,男的跑外卖,女的在附近超市收银。日子紧巴巴的,掰着手指头算钱。可他们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——每个月的十六号,是他们的“大餐日”。这天,他们会从紧紧巴巴的生活费里,郑重其事地拿出150块钱。对,就是这“小巷深处150元的情感”,不多不少,刚好这个数。
这钱怎么花,可有讲究了。他们不去大饭店,就觉得巷子口那家炒菜馆子最好。点上两个荤菜,一个素菜,再加一瓶最便宜的啤酒。老板娘说,有好几次看到他们,两个人头碰着头,一边吃一边小声说着话,脸上那笑啊,是真心实意地从心底里漾出来的。好像吃的不是几十块钱的小炒,而是什么山珍海味。
你说怪不怪?这“巴中小巷子里150的爱情”,听起来有点心酸,可细细一想,又觉得里头有东西。现在的人呐,动不动就说感情淡了,没意思了,好像非得要豪宅名车才能证明点啥。可人家这小两口,就用这150块,把平凡甚至有点苦涩的日子,过出了一股子甜味儿。这150元,买的不是一顿饭,是一份念想,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、闪着光的小小仪式。
我想,那份感情,大概就藏在那油汪汪的炒菜里,藏在那杯冒着泡的啤酒里,更藏在两个人互相夹菜、相视一笑的眼神里。外面的世界很大,也很吵,挣的钱总是不够花,未来的路也看不太清。可至少在这个晚上,在这条嘈杂的小巷里,他们拥有彼此,和这顿花了“巨款”却无比自在的晚餐。
天色暗下来,小巷里的灯火次第亮起,昏黄昏黄的。我走出面馆,回头看了看那条幽深的巷子,心里忽然觉得暖烘烘的。这城市啊,有太多这样的角落,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。那“小巷深处150元的情感”,或许就是这烟火人间里,最朴实,也最结实的浪漫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