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站街快餐约学生,街边简餐邀学子
傍晚五点半的学府路总是特别热闹,刚下课的学生们像潮水般涌出校门。街角那家“老王快餐”门口已经排起了队,老板娘扯着嗓子喊:“同学要啥?今天的红烧肉特价!”
小李拖着书包挤到队伍前头,熟练地点了份八块钱的两荤一素。他盯着招牌上“东方站街快餐”六个褪色的字发呆,忽然想起上学期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形。那天他刚交完学费,兜里只剩二十块,是这份热乎的盒饭让他撑到了月底。
街边的烟火气
说起来真有意思,这条街上卖快餐的少说有七八家,可大家都爱往老王这儿挤。你说是因为便宜吧,隔壁“张姐饭堂”更实惠;要说味道,其实也都差不离。后来我琢磨明白了,大家图的是那份熟络——老板娘记得你爱吃辣,打饭大叔会多给你舀勺汤汁,这种街边简餐邀学子的温暖,可不是哪里都有的。
坐在塑料凳上吃饭的时候,我常观察来往的人。有个穿白衬衫的男生总在六点准时出现,打包两份饭匆匆离开。后来才知道他在做兼职,顺便给行动不便的室友带饭。还有总坐在角落里看书的女生,她说在这儿背书效率特别高,大概是人间烟火最能抚慰人心?
上周叁下大雨,屋檐下挤满了躲雨的学生。老板娘突然搬出几箱伞:“先拿去用,哪天路过再还!”有人问要是没人还呢?她满不在乎地擦擦围裙:“那就当送给孩子们了。”那天雨中的彩虹特别美,而比彩虹更动人的,是这份街边简餐邀学子的情谊。
其实像这样的“东方站街快餐”在城市里还有很多。它们可能看起来不起眼,却是无数学生记忆中温暖的一笔。用老王的话说:“我闺女也在外地上大学,就希望她饿的时候,也能找到个能吃口热饭的地方。”
今晚我又来到老位置,发现菜单上多了道糖醋排骨。打饭的叔叔朝我眨眨眼:“记得你爱吃这个,特意让老王加的。”热腾腾的米饭雾气升腾,我突然觉得,这个简陋的街边小店,装的不仅是饭菜,更是这座城市最质朴的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