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小区上课约茶,高邮小区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听到个挺新鲜的说法——高邮小区上课约茶。刚听朋友提起时,我还以为是什么新开的补习班,细问才知道,原来是小区里几位茶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聚会。
那天下午叁点,我按着地址找过去。开门的是住隔壁单元的李老师,退休前在文化馆工作。客厅里已经坐了五六个人,阳台上摆着一套茶具,电磁炉上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
茶香里的邻里情
“来得正好,这泡凤凰单丛刚出汤。”李老师递过来个小瓷杯。我原以为就是普通的喝茶聊天,没想到还真有讲究。李老师一边冲泡,一边讲解这款茶的特点,旁边的张医生偶尔补充两句冲泡技巧。住在七楼的大学生小林拿着笔记本,认真记着水温参数。
这种高邮小区品茶学习交流的模式挺特别,既不是正式课堂,又比随便喝茶多了点内容。大家轮流带茶叶,每人都有机会当主讲。上周是陈阿姨带来的茉莉花茶,她娘家在福州,讲起窨制工艺头头是道。这周轮到李老师分享他收藏的乌龙茶。
“其实我们这就是个茶友互助组。”李老师笑着给大伙添茶,“既解决了独居老人没人说话的烦恼,又让年轻人学了知识。上周小林家来客人,他还现学现卖,给我们发消息说泡茶得到全家夸奖呢!”
窗外飘着细雨,屋里茶香氤氲。这种高邮小区上课约茶的形式,把原本陌生的邻居变成了茶友。住在十二楼的王姐说,以前在电梯里遇见都只是点头,现在碰面能聊半天茶叶保存方法。
让我意外的是,这个活动还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。上个月,五楼的老周血压不稳定,张医生在喝茶时提醒他换种茶叶;楼下小夫妻想装修,在茶座上获得了不少建议。这些看似随意的交流,让小区的人际网络变得紧密起来。
现在每周二的茶聚成了固定节目。昨天李老师在群里说,下次要教大家如何挑选茶具。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这些午后时光,不只是为那口茶汤,更贪恋那份日渐浓厚的邻里温情。
茶凉了再续上,人来了又走,但这个设在寻常小区的茶座,却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也许这就是中国人说的“以茶会友”吧,在快节奏的城市里,用最传统的方式找回消失已久的邻里关系。